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今三门峡市辖区是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
公元前16~公元前世纪,商汤伐夏而得天下,今三门峡市辖区属商王朝。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封邦建国,封虢国、焦国于境内,尔后成为西周初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春秋时期(前~前),虢国为晋国所灭,地归晋有。
战国时期(前~前),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得新安(今义马市和渑池县东部地区),魏得渑池县、陕县(含湖滨区)、灵宝县及卢氏县部分地区。
秦庄襄王元年(前)秦国置三川郡,市辖区属之。
西汉高祖二年(前)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市辖区属之。
西汉元鼎四年(前)置弘农郡,领治11县。
新朝始建国期间(9~13),弘农郡改称右队。地皇二年(21),湖县(原属京兆尹)归右队。
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31)右队复称弘农郡,领9县。郡属司隶校尉部。
魏文帝曹丕受禅后,改弘农郡为恒农郡,领9县。
西晋时期()改恒农郡为弘农郡,领6县。卢氏县、陆浑县、新安县3县他属。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将*薛安都北伐,在弘农设置弘农郡,领弘农县、宜阳县、卢氏县、陕县、曲阳县、渑池县。
景平初年()弘农郡被北魏攻克,北魏把郡名改为恒农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陕州。恒农郡郡治由恒农迁到陕城。领陕中县、北陕县和崤县,郡属陕州。
太和十一年()设渑池郡,领俱利、北池二县,郡属陕州。
太和十四年()设置朱阳郡,领朱阳、*水二县,郡治*水,孝昌二年()郡省。
正始二年()置石城县,不久升为郡,领同堤一县,郡属陕州。
永熙三年(),设置西恒农郡,领弘农一县,郡属陕州。
西魏大统二年()再置朱阳郡,北周保定二年()废。
北周明帝二年()在湖城县置阌乡郡,领阌乡一县。
隋开皇三年()废郡。
北魏时期(~)在卢氏县置有汉安郡。
西魏(~)置有义川郡,郡属义川州。
隋开皇元年()郡废,开皇三年()义川州改称虢州,隋大业三年()州废为县,属河南郡。
隋义宁元年()置弘农郡,领弘农、卢氏、朱阳、长泉4县。
唐武德元年()改弘农郡为陕州,领陕、硖石、灵宝等8县;置虢州,改凤林郡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州入虢州。虢州领弘农、卢氏、阌乡、玉城、朱阳、湖城6县。
五代十国时期(~),市辖区属镇国*和保义*。
宋时(~),陕州领陕、灵宝、湖城、阌乡等7县虢州领卢氏县、虢略县、朱阳县等4县。
金贞元二年()割虢州为陕州支郡,各领县如旧。升渑池县为韶州,领利津一县。
元时(~),三门峡区境隶河南中书省。渑池县、陕县、灵宝县、阌乡县属河南府陕州;卢氏县属南阳府嵩州。
明时(~),三门峡区境隶河南布*使司,陕县、渑池、阌乡、灵宝、卢氏属河南府。
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升陕州为直隶州,陕县、阌乡县、灵宝县、卢氏县属直隶陕州。州属河陕汝道,渑池县属河南府。
民国元年(),设豫西观察使,三门峡境属豫西道,不久改为道尹,今三门峡市辖区属河洛道。民国二十一年(),设河南省第十一行*督察专员公署,管理陕县、灵宝县、卢氏县、阌乡县、渑池县等7县。
年1月,建立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河南(豫西)第二专员公署,公署下辖渑池县、陕县等5县抗日民主*府。年9月、10月间撤销。
年7月,豫鄂陕第四专员公署成立,辖卢灵洛县、卢嵩县、卢灵县、卢洛(南)县、卢洛(宁)灵县、栾川县等县*府。12月,卢灵洛县*府改为卢(氏)灵(宝)洛(南)中心县*府,辖卢嵩(县)、卢灵(宝)、卢洛(宁)和栾川(年1月后)4个县*府。第四专员公署隶属豫鄂陕行*公署。
年9月,豫陕鄂第一行*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下辖陕县、灵宝县、卢氏县和阌乡县4个县*府。专署隶属豫陕鄂边区行*公署。
年6月,豫陕鄂第一行*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陕南一专署,下辖卢氏县、灵宝县、阌乡县、栾川县4个县*府,专署隶属陕南行*公署。
年7月,陕南一专署更名为豫西七专署。
年2月,又更名为豫西三专署。均属豫西行*公署领导,下辖卢氏县、灵宝县、阌乡县、陕县等5个县*府。
年3月,豫西三专署改称陕州专员公署,隶属中原临时人民*府,5月,河南省人民*府成立,陕州专员公署隶属河南省人民*府。专署辖卢氏县、灵宝县、阌乡县、陕县、渑池县等7个县*府。
年4月,陕州专员公署与洛阳专员公署合并,称洛阳专员公署。
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年10月,三门峡市降为县级市。
年1月,三门峡市升为省辖市,下辖湖滨区、渑池县、陕县、灵宝县、卢氏县,代管义马市。
年至年10年间境域基本未变化。
年,为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三门峡市内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陕州城遗址。
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撤县设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年1月,三门峡市陕州区挂牌成立,标志着三门峡正式告别“单区市”的历史,迈入“一市两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