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交通警察管理大队李健
作者提供我与洛阳日报结缘四十余年,是偶然也是必然,说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
年,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教师,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上班第三天,因为学校没有安排我入班教课,我就随手拿起学校订阅的一份《洛阳日报》翻阅。不经意间,在报纸2版社会新闻,看到了我们邻村一位老通讯员刘子信老师采写的一篇新闻报道。这篇报道,正巧也写的是我们村里的新鲜事,这便激起了我的挑战欲。
在读高中期间,我就对文学情有独钟。一次照着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比葫芦画瓢写了一篇小稿子,誊写在作文纸上,徒步八里山路,送到乡*府审核盖章,然后贴上8分钱的邮票,寄往洛阳定鼎路日报社。从此以后,就朝思暮想的期盼,每周投递员送来报纸,我总是第一个找到洛阳日报,从2版到4版寻找惊喜。然而,每次都是杳无音讯而告终。
后来,在当地老通讯员刘子信老师的指导下,我才知道了新闻的五要素,懂得了什么是导语,如何制作标题、选取由头。为了能进入通讯员行列,我还专门跑到孟津县委宣传部,向通讯组王守仁老师请教新闻写作。在他们不间断鼓励帮助下,我如愿以偿参加了洛阳日报社第一期通讯员培训班。
培训归来,我采写的《瓜农的二茬西瓜》终于被《洛阳日报》采用。从此以后,我对写稿由爱好变成了执着。在不耽误教学的前提下,每年都有20余篇新闻报道见诸报端,乡*府为我们几名骨干通讯员订阅了《洛阳日报》,每年我还被乡*府、县委宣传部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
当了几年洛阳日报通讯员之后,我被聘到义马市公安交警大队,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坚持订阅《洛阳日报》,并把洛阳日报带到单位上学习,借鉴记录洛阳日报刊登的好文章、好句子、好标题,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并先后被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联吸收为会员,新闻、散文和文学随笔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公安报》《洛阳日报》《奔流》等报刊网络。
由偶然的相识,到必然的相会,历经了《洛阳日报》的改刊、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定鼎路低层办公楼到洛南新区报业大厦,我与洛阳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洛阳日报电子版,阅读当天的新闻,晚上剪贴纸质洛阳日报。通过阅读和剪贴报纸,我的写作宣传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追随洛阳日报的40多年中,我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每每看到《洛阳日报》刊发的文章,特别是“社会”“县区新闻”“洛浦”“人文河洛”,每期我都要剪下来,粘贴起来。
对许多人来说,剪报是爱好,但对我来说,《洛阳日报》是我的“粮库”,是我多年成长过程中汲取丰富养料的源泉。
今年为配合疫情防控,守在单位就地过年。虽然不能回家团圆,但我并不觉得遗憾,有*报相伴,并不孤单。*报是我一辈子不忘的良师益友!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尚若一息尚存,就将笔耕不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当好一辈子*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