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
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储能产业*策文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10年储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可以预见未来大规模储能技术将迎来蓬勃发展。5月30日,中国(义马)储能与动力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及代表共同交流了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在内的储能技术以及锂电池关键材料应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国重器!发展应正确考量市场
据统计,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年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2万辆。预计到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万辆,占比汽车销售量的7%~10%。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动下,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持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产业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动力电池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大规模智能制造水平低、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招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分析师 陈雁冰
招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分析师陈雁冰认为,新能源汽车中游演绎正在转变。当前,中游制造还在洗牌/调整期,产品的差异仍在扩大,技术进步是唯一出路。电池材料方面,围绕能量密度,产品差异化会更大,正、负极的重要性更强。其中,正极最值得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液流储能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华民指出,对规模储能技术而言,由于系统功率和容量大,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大,因此规模储能技术的首要要求是安全可靠,所以解决其安全可靠性是其重中之重,经研究发现非氟离子交换膜中的离子交换基团的存在是导致稳定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张华民表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储能容量及输出功率大,尤其适合大规模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性能衰减的原因是微量副反应长期积累等引起的物质失衡和价态失衡引起的,可通过在线或离线再生技术恢复,电解液可循环利用!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为非氟烃类高分子材料,电池报废后可以作为燃料烧掉,残值高,除CO2外没有其他环境污染物。
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守武介绍了石墨烯基锂电池的发展应用及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陆雅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陆雅翔表示,当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实际应用正面临挑战,而硬碳负极材料实际应用也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陆雅翔认为,根据目前所计算锂资源储量无法同时支撑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可以预期将来锂的价格将继续上涨,碳酸锂的价格已由年初的4万元/吨涨至年初的16万元/吨。
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资深高级工程师 王丽梅
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资深高级工程师王丽梅表示,截至年底,北京市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7.1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数据显示,到年乘用车平均油耗将达到5.0L/km。而车的能耗要70%与重量有关,电动车轻量化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因此,要加快开发轻量化材料。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赵小勇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猛增,我们将很快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高峰期。预计到年报废量将达20.07Gwh,约22万吨。尽管动力电池剩余能量衰减到80%后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但用于比如储能市场、备用电源市场等合适的使用场景或用于电能存储的载体,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根据CNESA研究部的预测,年,我国年度新增的梯次利用潜在规模将会达到33.6GWh。用电大户对削峰填谷经济考量、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的爆发式增长带动配套储能、铁塔基站电源等应用将给梯次应用带来广阔的市场。从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年之前,从事电池回收的企业不到20家,而截至年3月,我国境内注册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接近家。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江西省较为密集。
突破技术壁垒还需提高材料性能
河南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金辉
河南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金辉表示,锂电池作为目前性能最优秀的二次电源,随着其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其应用领域逐年扩大。当下锂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的首选,锂电隔膜的市场也呈几何级增长。但同时也要求隔膜在更低的成本下提供更高的性能要求。
河南德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占伟
河南德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占伟指出,在*策倾向扶持高能量密度电池背景下,软包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渗透率会不断加快,产能占比也将迅速提升。据业内分析预计,年底,软包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产能38GWh,同比增长65%,约占全行业动力电池总产能20.9%。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胡国荣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胡国荣指出,目前国内三元材料技术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目前国外三元材料领域竞争格局基本成型,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主要为Umicore、住友金属、Nichia、LF、TodaKogyo等日韩三元材料供应商。国内三元材料厂商无论在技术上和产能上都与优美科等日韩厂家尚存一定的差距。前驱体在三元材料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对三元材料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且为非标定制的产品,因此,自产前驱体的厂商在技术升级的竞赛中更具优势。同时,胡国荣认为,要发展三元材料就必须解决三元电池低成本清洁回收问题,否则三元电池的发展不可持续,未来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材料将并行发展,三元电池以乘用车为主,磷酸铁锂电池以电动大巴和储能领域为主。
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院长、中国电化学会化学电源分会召集人郑洪河作题为“NewstrategiesfordevelopingSi-basedanodesfornextgenerationlithiumioncells”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李想介绍了高镍正极的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范启明介绍了优质石油系针状焦的生产技术开发及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大连金州杏树奥贰通用设备厂厂长邱贤峰分析了锂膜企业发展及同步拉伸湿法锂膜相关技术。
延伸阅读:储能及锂电池产业的热点+痛点,听听大咖怎么说?——中国(义马)储能与动力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发展论坛今日召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