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的就称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殿试是皇上亲自主持,所以中了状元可了不得,入仕妥妥的,还有机会青史留名,简直就是人中之龙、贵不可言。
仅存于世的状元卷
在明朝有一位状元,他不仅才华横溢高中状元,更是位三观超正、原则性超强的耿直boy,一生与大宦官、大奸臣魏忠贤抗争,更留下了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状元卷——明万历戊戌科状元赵秉忠殿试卷,也就是这份状元卷,才让我们一睹状元考卷的风采。
注:赵秉忠,祖籍临朐县山旺镇赵家庙村。由赵家庙村《赵氏族谱》可知,赵家的始祖赵谨,于明朝中期成化年间由河北省迁至山东,定居于山东省临朐县忠善乡杭山社,立村曰赵家庙村。赵谨生一子赵英,赵英生一子赵绅,赵绅生一子赵通,就是赵秉忠的祖父,赵秉忠乃赵氏第六代传人,临朐进士傅国在《云*集》曰:“秉忠原籍临朐”。而据赵秉忠三子赵奕宣的后人赵太芳介绍,赵家祖坟便在赵家庙村的凤凰台上,龙山虎埠之地,赵秉忠前五世祖均葬于此,可惜墓地在“文革”期间均被破坏殆尽。而赵秉忠膝下六子,均返还于祖籍地赵家庙村,如今人丁兴旺。
状元卷具体说了啥?
赵秉忠参加殿试,皇帝给出的题目是“问帝王之*和帝王之心”——科举的目的正是要选拔一批治国理*的人才。赵秉忠在文章中针对满目疮痍的社会现象,以凌厉的笔锋深刻地揭露和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吏治的腐败。
他在文章开头便开门见山的指出,帝王必须要有“实*”和“实心”,也就是切实可行的治国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治国思想,随后的整篇文章便是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赵秉忠认为,有益于治理国家的祖训要代代相传、不能丢弃,同时,皇帝更应该“立纪纲、饬法度、振怠惰、励精明”。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他“干冒宸严”,提出了10条治国建议:严格选拔和考核各级官吏,不让耻辱的言行招摇过市,广开言路、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培养教育官吏、抓好教育,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强*固本、严格*人的遴选条件,消除积冤、安定民心,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明辨功过、奖罚分明——这些治国理*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也仍有借鉴意义。
那么,在赵秉忠的治国建议中,哪些是和“廉*”相关的呢?
01
严格选拔
和考核各级官吏
必须设置和选拔好各级官吏,而且对这些官吏要有明确分工,让他们按照职权各负其责,不允许任何人做超越职权的事,然后按照他们所做的事情考核其*绩,决不能放纵成习。
02
不让耻辱
的言行招摇过市
有的官员哗众取宠,专作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把耻辱言行加以炫耀,这种人绝不能重用,对他们要从言论考核到实际。
03
广开言路,
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
不少地方官吏已养成了苟且偷安的习惯,即使派一些巡察官下去,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严格官吏的举荐条件,全面了解每个官吏的基本情况,分清优劣,真正做到优胜劣汰,激励官吏努力工作。
04
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罚
全国的穷苦民众,十室九空,有的穷困不堪但又投告无门。国家也经常出资赈济和抚恤,但国家花费十份钱财,百姓却得不到一份好处,就是因为社会上还有贪官污吏,而且他们的欺骗和蒙蔽手法尚未暴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并罚他们倾家荡产。
05
消除积冤,安定民心
要特别注意刑罚的准确性。在审判定案时,对那种把案情弄得明明白白、能让蒙冤的人起死回生的官员,应该给予重奖。而对那种马马虎虎、草菅人命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这样,百姓中就不会有冤案了。
06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的财产是为国家所用的,不能随便浪费。对那种连竹头、木屑都积攒和爱惜的人,对财务收支有节制的人,应该表彰他们富国裕民的忠心。而对那种虚报冒领、贪污浪费者,则要坚决治罪无赦。
07
大小官吏,都要自觉
国办法和治国思想确定之后,全国上下的大小官吏都要自觉维护和推行,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不管在谁的思想上,只要有一种符合天理的想法萌生了,就要尽快见于行动;一种错误欲望出现了,就要尽快灭绝殆尽。
可见,在赵秉忠状元卷中所提出的10条治国理念中,有7条和廉*息息相关。此外,他还列举了当时官吏们的八种腐败表现,并针对这八种表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此处不再一一列举,请各位看管移步百度,搜索“赵秉忠状元卷”,可以浏览状元卷全文以及译文哦~
本期“状元文化”到此结束,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山旺镇纪委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