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轻阅读》期
7月20日周六六月十八
《慢生活·轻阅读》
坚持在流媒体泛滥的时代
坚守中国文字阅读文化的传承
01
《慢客一乐》
如果你觉得孤单,就把灯关了,放一部恐怖片,过一会儿,你就觉得你不是一个人了。。
02
《慢客冷知》
1、《细胞》发布:来自维康桑格研究所与剑桥大学的研究员发现,相当于3次CT扫描的低辐射量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它居然会在小鼠中促进癌变细胞生长。
2、JAMA:首次证实,20万人队列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一定程度抵消遗传的痴呆风险,健康生活者风险下降超过30%。
03
《慢客读报》
1、奔驰-今日,常州通报奔驰车祸致3死:经会诊司机事发时癫痫发作,其患有慢性肾炎综合征、心功能Ⅲ级等重疾,同时警方排除网友质疑肇事驾驶人夫妻俩发生争吵,妻子去抢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撞人的可能。
2、卖房-今日,开封住建局撤销昨日发布的“取消住房限售”决定,称未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缺乏充分的预判和评估,故撤销此决定,收回相关文函。
3、爆炸-今日,应急管理部:昨晚发生的河南三门峡义马气化厂爆炸,截至目前已致15死,3名失联人员遗体被找到,15人重伤,搜救工作结束,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事发企业今年两获省级安全生产企业观摩褒奖。
4、娱乐-今日上午,任达华在广东中山参加活动时遭男子持刀捅伤,腹部刀伤轻微伤及内脏,已成功缝补,右手四只手指伤势亦已得到适当治疗,目前身体状况稳定,经查活动企业老板有多家公司,嫌犯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5、疫情-今日,北京朝阳通报诺如疫情:10人偷排生活污水被刑拘,专家初步认为非法排污是造成地区综合污染的重要原因,目前门诊就诊人次,检测出诺如病毒感染阳性人,已痊愈93人。
6、反腐-今日,全国首例:山西省应县一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2副县长等17人因重大统计违纪违法同时被处分,最高检:今年前6月全国共批准和决定逮捕涉黑恶犯罪件。
7、香港-今日,全港各界“守护香港”和平集会正式开始,人数预计达50万,这是“修例风波”爆发以来,香港各界支持政府和警察的最大的和平集会,人数预计达到五十万。
8、电车-今日,河南郑州超标电动车重新免费上牌:期限不超1个月、再上牌20万辆即截止,本次延长开放从7月19日开始,最长期限为一个月,本次开放的为年4月15日前购买的非国标两轮电动自行车。
9、落户-今日,落户零门槛,国家发改委定调了:租房也能落户,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均可落户,允许村集体有偿回收农户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10、住院-今日,官方回应“病人住院两个半月被开余公斤中药”:医院,退回费用,医院负责人称,在收费计价的时候,打成了千克,所以导致多收了病人的费用。
05
《慢客国学》(连载)
国学典藏:国学名言警句句完整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06
《慢客多肉》(连载)
转给想种却种不好的肉友。
晚红瓦松
植物简介:
瓦松红颜又叫流苏瓦松、瓦花、向天草、天王铁塔草,瓦松习性与子持年华一样,容易群生,开花后主体死亡,来年春天靠种子繁殖,养殖瓦松的好处,是春去秋来就是一生的轮回,让你经历它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茎略斜伸,全体粉绿色,晚红瓦松,呈现粉红或深红色,绿色带紫,或具白粉,边缘有流苏状的软骨片和1针状尖刺,瓦松在多肉植物里,算寿命比较短的。一个春夏秋冬,就是一次生命的轮回,野生瓦松生于石质山坡和岩石上以及瓦房或草房顶上,广泛分布在深山向阳坡面,岩石隙间,古老屋瓦缝中也有生长。
种植与养护:
开始养瓦松时是养在普通花盆里,经常烂根死亡,而老屋顶上的瓦缝里虽没多少土,瓦松却长得很好,这可能是花盆里土太多,浇水后盆土湿度过大所致因此,要想养好瓦松,就得给它创造一个类似屋顶瓦缝的环境。后来试用装饼干的小塑料盒作容器,下面装一半营养土,上面装一半粗河沙,栽上瓦松小苗。由于土不多,浇过水很快就干,再也没发生过烂根。后来使用口径3寸的小钵,盆底垫石砾3厘米,营养土3厘米,粗河砂2厘米,效果也很好。
春季移栽,应选越冬后的密集莲座型叶丛,成活后当年可开花。夏秋移栽,应选一年生小苗。其实原产地植物栽培相对简便,只是“富士”等栽培品种夏季要注意通风,高温时要控制浇水才可。母株会在周围产生子株,可用于繁殖。
端阳节前后,瓦松鳞茎长有拇指大小,连根采摘丛栽于小盆中,放阳台上很有情趣。特别是用线扎着,裸露悬吊在室内,其生长成U字形,点缀室内,非常别致。
药用:《唐本草》记载:瓦松味酸,性平,无毒,瓦松可用于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等。
08
《慢客观察》
出车祸时先救人还是先报警?
7月16日凌晨三点,北京南四环发生一起SUV追尾铲车并起火自燃的交通事故,导致SUV内两人死亡。
在车祸发生后,铲车司机一直打电话未积极施救的行为引发争议,7月18日晚,北京交警通报称,铲车司机戚某某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所谓“致死赔一笔,致残无底洞”的龌龊想法,是不见容于文明之地的。
《道路交通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但救人是一项技术活,万一在救人过程中不慎导致受伤者伤得更重,会不会加重救人者的责任,这也是网友普遍疑惑的事情。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明知道要起火,不惜任何代价都应该先尝试把人从车里拉出来,网传现场视频里,铲车司机甚至都没有近身去看一眼伤者的情况,肯定是错误的。
现场视频里有一个细节,路人司机拿出灭火器给铲车司机却表示“我不知道怎么弄”,在许多驾驶员连灭火器都不会用的时候,要求他们掌握救人技巧似乎有些不现实,广大驾驶员群体在救人操作层面的认知空白,比一名铲车司机的过失致人死亡更可怕。
08
《慢客读书》(连载)
《明朝那些事儿》
第章
不世出之名将(1)
孤军之谜
攻陷平壤后,李如松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派遣军队,继续出击。
由于明军总共不过四五万人,很多部将都担心兵力不足,然而之后的情景却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闻风丧胆。
小西行长被击溃之后,各地日军纷纷得到消息,并采取了整齐划一的行动——逃跑。仅仅三天之内,黄州、平山、中和等地的日军就不战自溃,连明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跑得一干二净。军事重镇开城,就此暴露在了明军的面前。
驻扎在开城的,是日军第三军和第六军,指挥官是黑田长政。
而攻击开城的,是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他统帅八千骑兵一路杀过来,声势震天。黑田长政还是很有点骨气的,开始表示一定要抵抗到底,但随着逃到开城的日军越来越多,明军越吹越神,这位仁兄也坐不住了,还没等真人现身,正月十八日,在城里放了把火,一溜烟就跑了。
李如柏本想好好打一仗,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便不依不饶,追着黑田长政不放,死赶活赶,还是赶上了,一通乱打,黑田长政毫无招架之力,带头逃跑。日军后卫被重创,死亡达五六百人,明军仅阵亡六人。
自正月初九至正月二十,仅用十二天,平壤至开城朝鲜二十二府全部收复,日军全线崩溃,退往南方。
但李如松没有满足,因为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最后的目标——王京。
王京,就是今天的首尔,日军全线败退后,大部撤到了这里,至正月二十日,聚集于此地的日军已达五万,而且看起来也不大想走。在这里,李如松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最大考验。
虽然李如松一生打过无数恶仗硬仗,但这一次,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孙子先生告诉我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外,他还告诉我们: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综合起来是这么个意思:打仗的时候,最次的打算,是攻城,而攻击时,如果人数十倍于敌人,就围他,五倍,就攻他。
城里,有五万日军。
李如松的手上,也就五万人。
在守城战中,防守方是很占优势的。平壤战役中,李如松用四万打两万,耍了无数花招,费尽力气,才最终得以攻克。
五万人攻五万人,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突出的,胜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王京之时,一场意外却彻底搅乱了这个困局。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李如松发布了一道命令:
总兵查大受、副总兵祖承训、游击李宁,率三千精兵,前往王京探路。
仅仅半天之后,他接到了明军送回的战报:
我军于半路遇敌,大受(查大受)纵兵急击,斩获六百余级。
自平壤之后,日军毫无战力,这种打落水狗的报告,李如松已经习惯了。
如果一个人长期听到同一类型的消息,他就有可能根据这类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一贯谨慎的李如松,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前往侦察。
其实就李如松而言,这个行动并不算大胆,平壤激战时,他就敢骑马四处逛,现在自然更不在话下。
但他绝不会想到,一切都将因这个决定而改变。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统领两千骑兵向王京前进。
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没过多久,便到达了马山馆,这里距离王京,只有九十里。
李如松突然拉住了缰绳。
长期的战场感觉告诉他,前方可能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于是他想了一会儿,下了一道命令:
“我带一千人先行,副将杨元率军一千,随后跟进。”
就是这道命令,挽救了他的性命。
分兵之后,李如松继续出发,很快他就到达了另一个地方,这里距王京仅四十里,名叫碧蹄馆。
在这里,他终于看见了遍地的尸体和兵器。很明显,这里就是查大受所描述的战场,而震耳的厮杀声告诉他,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兵冲了进去。
冲进去后,才发现事情坏了。
一天前,查大受得意扬扬地发出了捷报,事实上,他也确实打了胜仗,杀了人家几百口子,还不肯罢休,非要全歼不可,结果追着追着,追出问题来了。
要知道,这是在王京附近,就算日军再怎么怕事,好歹也是大本营,有好几万人。你带三千多人过来闹事,还想赶尽杀绝,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于是缓过劲来的日军开始稳住阵脚,发动反击。据史料记载,此时聚集在碧蹄馆的日军来源复杂,除第一军外,还有第四军、第六军、第八军若干,基本上在附近的,能来的,全都跑来了(悉众而来)。
由于之前日军表现过于疲软,查大受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等到他砍过瘾、追够本,才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
杀退一批,又来一批,到二十七日晨,外围日军人数已达两万,查大受这才明白大事不好,左冲右突无法突围,派人求援也没指望,于是心一横,抱定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精神,带领士兵与日军殊死血战。
就在这时,李如松冲进来了。
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查大受却没有丝毫喜悦。因为眼下这种环境,在兵法中基本属于“死地”,而他是李成梁的家丁,看着李如松长大,感情十分深厚,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把李如松的命也搭了进来,别说活着回去,就算到了阎王那里,也不好意思见李成梁。
日军的反应也相当迅速,很快发现冲进来的这支队伍人数并不多,于是在短暂混乱后,便开始堵塞缺口,重组包围圈。
看着漫山遍野的日军,李如松明白,自己这次是冲错了地方。一般说来,在目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趁日军包围圈尚未围拢,突围出去,然后逃走。
其二,与查大受合兵,寻找有利地形防守,等待援军。
包围圈的缺口越来越小,四千人的生死,只在李如松的一念之间。
在片刻犹豫之后,李如松做出了抉择——第三种抉择。
他手持长刀,面对全军,发出了怒吼:
“全军攻击!如敢畏缩不前者,斩!”
这种选择,叫做死战不退。
有一种人是无所畏惧的,纵使寡不敌众,纵使深陷重围。
当然,李如松之所以无所畏惧,除了胆大外,也还是有资本的。
他的资本,就是身边所带的一千人。
列宁同志说过: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这句话用在这一千人身上,实在是名副其实,因为这些人都是李如松直属的辽东铁骑部队。而辽东铁骑之所以战斗力强,除了敢拼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武器装备。
在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兵种,曾作为日本战争史上的模范被大力宣传,它的日文汉字名,叫做“骑铁”。
所谓骑铁,是骑马铁炮的简称,具体说来就是骑兵装备火枪,在马上发射火器。该兵种的主要使用者,是日本东北部的诸侯伊达政宗,由于兼具骑兵的突击性和火枪的攻击力,具有极大的杀伤威力。
当然,这支队伍也有着致命的缺陷,由于火枪不能连发,要一边骑马一边装弹,技术含量也实在太高,所以在打完一枪后,要换兵器才能接着干。
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标准,那么辽东铁骑应该也算是骑铁兵种,只是他们的武器并非普通的火枪,还有个专业称呼——三眼神铳。
三眼神铳,全长约一百二十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基本上三轮下来,就能冲垮敌军。
但问题似乎也未完全解决,三枪打完后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换兵器是免不了的了,但中国人的智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验证。这把火铳之所以用纯铁打造,枪管突出,是因为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人骑着马冲进去,先放三枪,也不用装弹,放完抡起来就打,这么几路下来,估计神仙也扛不住,铁骑之名就此横扫天下。
顺便提一句,这种三眼铳今天还有,就在军事博物馆里,每次当我看到那些铁榔头的时候,都会不禁感叹:科学技术,那就是第一战斗力。
有这样的装备,加上这一千多号人都是李如松的亲军,打起仗来十分剽悍,基本上属于亡命之徒,听到李如松的命令后,二话不说,操起火铳,向日军发动了猛攻。虽然李如松十分自信,但有一点他并不知道——这绝非遭遇战,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在平壤战败后,日军对明军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恐惧,各地纷纷不战而逃,且全无斗志。为防止全军彻底崩溃,挽回军心,日军大本营经过详细策划,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诱敌计划。
具体部署,是先派出小股部队,诱使明军大部队追击,并在王京附近的马山馆设下埋伏,待其到来发动总攻,一举歼灭。
据日本史料记载,参与该计划的日军为第四军和第六军主力,以及其余各军一部,总兵力预计为一万五千人至两万人,其中诱敌部队一千余人,战场指挥官为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人,反正只要没被打残,还能动弹的,基本上都来了。
行动如期展开,在探听到查大受率军出发的消息后,诱敌的一千余名日军先行出发,前往马山馆。大军分为两路,偃旗息鼓,悄悄地过去,打枪的不要。
日军的预期计划是,一千人遭遇明军后,且战且退,将明军引到预定地点,发起总攻。
但事情的发展将告诉他们,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
由于之前日军逃得太快,查大受一路都没捞到几个人,已经憋了一肚子劲,碰到这股日军后,顿时精神焕发,下了重手穷追猛打,转瞬间日军灰飞烟灭,一千多人连个水漂都没打,眨眼就没有了。
这回日军指挥官们傻眼了,原本打算且战且退,现在成了有战无退。更为严重的是,查大受明显不过瘾,又跟着追了过来,越过了马山馆,而此时日军的大部队还在碧蹄馆,尚未到位。
无可奈何之下,日军指挥官们决定,就在碧蹄馆设伏,攻击明军。
所以,当查大受赶到之时,他遇到的,是两万余名全副武装、等待已久的日军。
已经退无可退了,横下一条心的日军作战十分勇猛,查大受率军冲击多次,没能冲垮敌军,反而逐渐陷入包围,战斗进入僵持状态。
事已至此,所谓诱敌深入、全歼明军之类的宏伟壮志,那是谈不上了,能把眼皮底下这三千多人吃掉,已经算是老天保佑了。
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打得正热闹的时候,李如松来了。
日军喜出望外,原本想打个埋伏,挽回点面子,结果竟然捞到这么条大鱼。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这位明军最高指挥官竟然只带了这么点人。
小西行长顿时兴奋起来,他立即下令,方圆四十里内的日军,只要还能动弹,立即赶来会战,不得延误。
与此同时,他还命令,所有日军军官必须亲临前线指挥,包括黑田长政、立花宗茂等人在内,总而言之,是豁出去了。
在小西行长的部署下,日军发动了自入朝以来最为猛烈的进攻,并充分发扬其敢死精神,哪里的明军最显眼、最突出,就往哪里冲。
不巧的是,在战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正是李如松。
此人实在过于强悍,虽被日军重重包围,却完全不当回事,带着铁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这也似乎有点太欺负人了,于是日军集中兵力,对李如松实行合围。
事后,李如松在给皇帝的报告中,曾用一个词形容过此时自己的环境——围匝数重。虽然说起来危险万分,但事实上,当时他倒很有几分闲庭信步的风度。据日本史料记载,李如松带领骑兵左右来回,几进几出,铁骑所到之处,日军无法抵挡,只能保持一段距离跟着他。所谓的包围,其实就是尾随。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太过嚣张,终究是要翻船的。
正当李如松率军进进出出、旁若无人之时,一位神秘的日军将领出现了。
这位日军将领一出场就很不一般,史料上说他是金甲倭将,先不说是真金还是镀金,穿不穿得动,敢扛着这么一副招风的行头上战场,一般都是有两下子的。
而之所以说这是个神秘的人,是因为他的身份一直未能确定。
参加碧蹄馆之战的主力,是日军第四军,该军以日本九州部队为主。九州是日本最穷困、民风最野蛮的地区,此地士兵大都作战顽强,凶残成性,是实实在在的亡命之徒。所以很多史料推测,此人很有可能是隶属于第四军的将领。
虽说哪里来的讲不清,但敢拼命是肯定的。这人一上来,就抱定不要命的指导思想,带兵向李如松猛冲(搏如松甚急)。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号人,李如松毫无准备,身边部队被逐渐冲散,日军逐渐围拢,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李如柏和李宁正在李如松的两翼,发现事情不妙,便指挥部下拼死向李如松靠拢,但日军十分顽强,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紧急关头,还是兄弟靠得住,眼看李如松即将光荣殉职,弟弟李如梅出手了。
虽说在乱军之中,但李如梅依然轻易地瞄准了这位金甲倭将(所以说在战场上穿着不能太时髦),手起一箭,正中此人面目,当即落马。
主将落马后,士兵们也一哄而散,李如松终于转危为安。但事实上,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此刻,双方已鏖战多时,虽然明军勇猛,战局却已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日军正陆续由四面八方赶来(接续愈添,沿山遍野),人数优势越来越大,而明军势单力薄,这么打下去,全军覆没,那是迟早的事。
不过明军固然陷入苦战,日军的情况却也差不多。日军主将立花宗茂,性格顽固,在日本国内是出了名的硬骨头,素以善战闻名,这回也打得撑不住了,竟然主动找到小早川隆景接替自己的位置,退出了战场。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胜败死活,只差一口气。
关键时刻,杨元到了。
(待续)
09
《慢客心理》
内外一致
很多人心里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
比如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好好先生”,他从来不会说“不”,他们总以为做个顺从他人想法的人,可以过得更舒服,却总会感觉到越过越累,事情也并没有变得更好。
这就是“表里不一致”。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往往这种情感层面会通过表情、手势、语气等“显现出来”,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绪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果你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脆弱,可是外表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上进,坚强的样子,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内外不一致”,长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症。
建议:
要实现这个一致性,你对外界传达的信息要能对应上内在的自己。
首先请思考价值观,从小事开始,思考你想法和行为的依据,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想一想你今天做的事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这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多的内外一致。
09
《慢客寄语》
爱情是双方的事情,当你走了九十九步,而对方迟迟犹豫是否迈出第一步时,你会突然明白,坚持太久了,也就分不清自己是要爱,还是要赢。。。
爱生活爱多肉
喜欢多肉的慢客扫码进直播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