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故纸也称“旧纸”。那些发黄的旧纸也许不起眼,也许价值连城。它可能是借据,也可能是地契,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一个家族的兴衰,也是无奈与心酸的见证。
世事百年沧桑,这些古老发黄的旧纸记载着怎样的悲欢离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旧纸背后,用心聆听那一段段不为人鲜知的历史故事
家住河南义马的李纪从先生,人称他是个收藏达人,不如说他是传承土地历史文化的歌者。
收藏故纸地契、创刊号报纸杂志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5年来,他和一张张泛黄的桑麻纸或棉纸,或字迹清晰、或印章鲜亮的旧纸有着非同寻常真情故事。他说,这些不起眼的地契,是研究土地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每张地契背后都记录着一段沧桑历史,记载着传统文化和曾经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收藏的地契有多张,大多是嘉庆年间至民国这段时期。其中历史最早、价值最高的是一张嘉庆年的地契,记录着当时土地买卖双方姓名和时代背景、土地亩数、地理、地块位置、交易银两等,也反映着那个年代的社会经济文化。
尽管说,这些地契并不算是文物,但这些发黄的故纸,对研究旧时代的土地制度以及当地的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研究和收藏价值。
通过收集和研究,李纪从已经初步描绘了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轮廓,勾勒出了各个时期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同变化。
当人们为某种藏品而瞠目结舌时,往往忽视了从自己开始,也许曾经的旧纸用来垫桌脚、包东西,或者投进垃圾箱,卖到废品站。但是,你有可能直接扔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对于地契收藏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哦!
摄影:王天定
撰文: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