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河南三门峡下辖义马市附近挖掘出累累白骨。据说这就是多年前项羽坑杀20万秦军的地方——“楚坑”又叫“义马万人坑”。
如今陇海铁路穿坑而过,这个“楚坑遗址”早已原貌不在。
在河南文物分布图上,也没有对这个遗址的官方记载。那么在两千多年以前,这块土地真的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吗?
事件背景
公元前年,秦王朝早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原各地诸侯纷纷崛起,农民起义陆续爆发,这给秦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秦国大将章邯在巨鹿之战失利的情况下,派长史司马欣回秦国请示,司马欣却被秦二世(实则是赵高)拒于司马门外,不予接见。此时秦朝廷已经不相信章邯甚至想杀了他以推卸战争失利的责任。
章邯与司马欣现在是前有猛虎,后无靠山。几次与项羽和谈被拒之后,权衡利弊,无奈之下只好率领20万秦军投降项羽。
司马欣劝章邯投降项羽对于投降之事欣然接受,并封章邯为雍王,让他率领降军作为进攻咸阳的先锋部队。公元前年,项羽大军经过洛阳,在新安城南驻扎。
地点十分模糊仅为方便读者观看理解项羽为何杀降
项羽既已接受秦军投降,为何还要坑杀他们呢?
这就要分别站在双方角度去思考。项羽军队的士兵多年饱受残暴秦军的压迫和折磨,对秦军恨之入骨。趁秦军投降之际,他们迫不及待的虐待这些秦军降卒,方解心头之恨。
不堪项军欺负秦降卒研究起事不堪项军欺负秦降卒研究起事
反观秦军,为了保命只好忍辱负重,但难免心情复杂,当队伍来到函谷关前时,更是百感交集,《史记》中是这么描述的
秦吏卒多窃言曰:“将军(章邯)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意思是说,章邯哄骗我们投降项羽,如果我们能成功攻进函谷关推翻秦朝,那是最好,如果不能,项羽肯定将我们带回楚地,到时候我们留在秦国的亲人肯定在劫难逃,被秦国杀害。
此时秦国的降卒是可怜的,事实上他们也只是普通的百姓,谁又愿意战战栗栗的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呢?何况现在寄人篱下,受尽侮辱,更是担心分隔两地的亲人们。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议论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让项羽感到事态严重。
项羽问各将军如何处置秦降卒项羽问各将军如何处置秦降卒
他想,现在接受了20万的秦军降卒,他们现在产生这种想法,如果入关后他们不服从指挥,甚至临阵倒戈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还不如趁早解决这帮心腹大患,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20万秦军一夜之间消失了。
是真是假,客观分析
关于项羽坑杀秦军,我认为是真的。
根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洛阳市大事记》:“公元前年十一月,楚项羽杀秦降卒20万于新安。”
并且秦卒既然降了,那么项羽就要养活他们就需要粮食,加上自己十几万的军队,粮食肯定是不够的,再加上上述史书的说法,秦军降卒被杀是确凿的事实。
但20万这个数字便显得夸张:
1、项羽作为一个统帅,怎能凭自己情绪、喜好来随意处置所有降卒,那只会背负不仁不义的骂名,也破坏了自己军队的编制。所以被杀的是可能降卒的一部分,便是投降后又想反叛的秦军士兵。这种士兵是项羽断然不能容忍的。
项羽“亚父”范增不同意杀降卒项羽“亚父”范增不同意杀降卒
2、至于史书为什么记载20万这个数字,想必是因为古代评判功绩的重要指标就是杀敌的数量。比如谈起著名的杀神白起,总会提到他斩杀别国士兵达百万之多的战绩。所以,20万可能是项羽军队对外宣传的数字,为了彰显项羽及军队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3、即使坑杀秦卒的没有20万,肯定也不在少数。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木头,他们会自己跳进坑中?如果是项羽逼他们入坑,他们手中有兵器难道不会反抗吗?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项羽找出某种理由,驱使秦卒集体挖坑。此时的秦卒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被胜利之军一直欺辱而逆来顺受的秦卒忍气吞声的执行着项羽的命令。没成想,他们辛苦挖掘的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
当挖到他们爬不上来的深度之时,监督他们的项羽军队或拿起锋利的长矛,或拉开强劲的冷弓疯狂的射杀。一场充满血腥、哀嚎、怒骂的坑杀事件就这样发生了。
坑杀降卒终害己
杀人如麻的项羽,骨子里始终燃烧着征服的欲望,面对不服气的降卒,他想到的只是让他们彻底消失。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20万降卒”的消失成了他争夺天下的转折点。
坑杀事件发生后,暴戾的项羽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项羽及项军遭到了秦地子民无限的仇恨,此后再难踏进函谷关半步。反而被刘邦抢占了先机。
历史就是这样,棋着一步错,满盘皆落索。
注:部分图片为影视剧截图,有演绎成分与正史无关。
四大名著全套原著正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白话文必读世界名著小说畅销书籍淘宝月销量¥68.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