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榆林角逐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TUhjnbcbe - 2023/10/8 17:12:00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撰稿:马远之宋彦成《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唐执简

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头把交椅,长久以来由河南省洛阳市占据,湖北省襄阳市则位居第二。

眼下,“搅局者”榆林杀出。

最新数据显示,榆林市年GDP陡增至亿,反超亿的襄阳市,与洛阳市的差距不到12亿,大有剑指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态势。

近年来,在城市软实力、战略要素等方面,榆林有所强化。但众所周知,重演“煤超疯”是其去年经济版图的主旋律。对此需要清醒认识到,双碳双降、结构调整的考验,依旧是一柄悬在其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爬坡过坎依然艰巨。

相比之下,洛阳与襄阳的产业结构,则要合理一些。

《财经》丝路经济研究院从经济实力、软实力、战略要素三个方面,对上述三座城市作以对比,“谁才是未来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或可参考。

01GDP激烈角逐

洛阳、襄阳和榆林,既是各自省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翘楚,“含金量”也非常高。探究这三座城市,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特别是经济实力不俗,再结合榆林年的数据“爆表”态势,在争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较量中,可以说竞争非常激烈。洛阳常年位居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襄阳在中部地区经济实力也很厚实,榆林在西部地区则超过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西宁、银川、拉萨等省会城市,跻身西部“第六城”,也是超越“隔壁”鄂尔多斯后,晋升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城”。从GDP总量来看,年榆林突破亿大关,达到.18亿元;襄阳同样突破亿,达到亿元,两者相差仅亿元;至于洛阳在年已突破亿元,年则为.1亿元,超榆林不到12亿元。单就GDP而言,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争夺,从未如此胶着……从产业结构来看,年榆林第一产业增加值.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5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7%、62.5%和30.8%。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榆林经济发展主要是凭借资源优势,围绕煤炭产业展开。在能源大开发的背景下,榆林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得益于年能源市场的崛起,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在史无前例的煤炭市场价格推动下,榆林GDP首次超过亿元。年洛阳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实际上早在年,洛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就超过第二产业,打破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二产独大”局面,迎来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年襄阳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2∶45.7∶43.1。20世纪80年代,襄阳以二汽(东风汽车)开辟第二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这些年来凭借“东风”起步乘风破浪,着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集制造、物流、试验、检测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因此,从产业结构来看,在这三座城市中,尽管都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但是洛阳的产业结构更具优势,襄阳次之,榆林产业结构则显得单一、固化。02软实力相差悬殊榆林、洛阳、襄阳均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座城市的古城墙保存相对都较为完整,其中洛阳还是多朝故都,历史上曹操、司马懿等人均曾在此依依东望,武周代唐之际亦有“神都”之谓,以该城为背景的影视剧《风起洛阳》更是一度走红网络。榆林具有典型*土文化和游牧文化混合的特征,现存有榆林古城、匈奴王都统万城、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庞贝古城”之称的石峁遗址、明长城堡寨等遗迹、遗址,至于洛阳属于河洛文化,坐拥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产。襄阳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发达,其本身也是荆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史上有“铁打的襄阳”之称,在金庸构筑的武侠世界中无疑是超级IP,而且为了拍摄电影《妖猫传》专门打造兴建了襄阳唐城。但在文化和旅游产业层面,三座城市发展程度不一。以洛阳为例,其年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15%。年,因受疫情影响,旅游总收入下降39.8%,但也达到.4亿元,而同期榆林旅游收入仅为.37亿元,且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产业发展特征。相形之下,榆林同样属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但是欠缺有价值的开发和包装运营,属于典型“守着金饭碗要饭”,观念意识滞后和创意人才匮乏,都是制约榆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甚至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高下立判,以年数据为例,洛阳授权专利数量件,是榆林的近6倍;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53.8亿元,接近榆林全年的11倍。至于襄阳市,其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亿元,同比增长逾20%,如此成绩纵在年,比之洛阳亦是更胜一筹,遑论榆林!

显然,上述劣势也是榆林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补短板的关键一环。需要指出的是,此际榆林正在打造科创新城,如其在作为能源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中科院首个多能融合示范区即落户于此,同时配套建设以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为龙头的科研创新基地,以及以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为基础的科教融合基地,从而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此外,榆林虽然人均GDP在年即已接近12万元,年数据更是勇猛精进,然而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却逊于洛阳和襄阳两市。软实力也体现在城市经营层面,如营商环境关乎到招商引资和人才、人口集聚,从长远来看,也是产业链布局的关键。如早在年,襄阳即被《福布斯》评为“中国20座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之一。在一份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强》榜单中,洛阳、襄阳、榆林三市分别排名第位、第位、第位。不过,纵向对比来看,近年来榆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尤其是煤炭“*金十年”结束后,榆林经历了一场较为全面的民间借贷危机,以至于当地信用体系几近溃坝,极大损害了地方营商环境和城市品牌。嗣后,经过一番努力,伴随着一系列*策出台,当地金融信用体系得以重建,而今其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在全国个地级市中排名徘徊在第20位附近;如在年位列西部第二,在陕西省地级市中更是稳居第一。03战略地位各有看点经济与软实力较量之外,再说战略要素方面。从城市发展规划来看,洛阳都市圈包括洛阳市、济源示范区、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和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和卢氏县,都市圈行*辖区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万,经济体量7亿元。在《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强化了洛阳中心城区的极核地位,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襄阳市则围绕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城市群,该城市群常住人口为万,面积约为5.6万平方公里,年经济总量亿元。在《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将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对于榆林来说,年国家出台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该城市群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人,年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陕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榆阳—神木”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品质,进一步吸引人口集聚,实现中心城区人口过百万,建设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因此,从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划来看,榆林所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数量,抑或是战略级别方面(呼包鄂榆城市群是国家战略规划,另外两个则是省级战略),显然都更具备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洛阳横跨*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地处陇海交通经济廊道,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襄阳位于中原、西北、西南、华中四大地区的交汇点上,是天然的战略要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关键节点。至于榆林,作为陕西省最北部的塞上城市,其地理环境特殊,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此交融,历史上边境贸易繁荣,现今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区位优势方面,上述三个城市中,襄阳的优势更突出一些,洛阳次之,榆林相对处于劣势位置。从交通条件来看,洛阳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座非省会拥有地铁的城市,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洛阳市轨道交通里程43.5公里;市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经过洛阳的高铁有郑西高铁,规划中的高铁有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的高铁,即将形成“十”字形高铁枢纽;年洛阳民航旅客吞吐量95.9万人次,民航货物吞吐量.9吨。襄阳早已确立了“十字高铁”枢纽地位,郑渝高铁(郑襄段)、武西高铁(武十段)已开通,成为联系成渝、长三角的重要廊道。目前,襄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年襄阳民航旅客吞吐量.4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吨。

榆林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榆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年榆林民航旅客吞吐量.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吨。榆林现阶段还没有高铁线路开通,这可以说是一大缺憾。

对比洛阳、襄阳、榆林这三座城市的综合发展条件,其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战略地位也各有优势。总之,这三座省域副中心的崛起,有利于打破省会城市独大的局面,形成“双龙头”引领的发展格局。至于在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争夺战中,尤其是年上述三座城市GDP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谁最终会独领风骚,长袖曼舞,尚有待时间来考验。长期来看,可持续、高质量、有韧性,才是城市竞争中永恒的制胜之道。于此而言,迈进“五千亿”门槛的榆林,唯有“做正确的事”,才能“正确地做事”。(封面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榆林角逐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