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洛阳的九县六区的命名来历最后一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九县: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偃师市(县级市)

六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廛河区洛龙区吉利区

洛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在古汉语中,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古人最初多依山傍水而居,许多城市是在水边山边建立起来的,所以,作为历史悠久的洛阳市,在县区地名中,大多数与山水有关。如瀍河区、涧西区、洛龙区、宜阳、洛宁、汝阳、伊川、嵩县、孟津、栾川。每一个命名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涧西区。年,国家选定涧西为工业区,次年7月18日,涧西工业区基本建成,洛阳市设“涧西区”。涧西区因在涧河之西而得名。涧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之《禹贡》、《洛诰》中,伊、洛、瀍、涧四河并列,为大禹治水、周公卜宅之核心区域。涧河为洛河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北马头山,向东流经渑池、义马,至新安县铁门镇入洛阳市境,再向东经磁涧后,穿市区至瞿家屯入洛河,全长公里,集水面积平方公里。

2,“西工”之意源于西工兵营。由袁世凯组织于1914年兴建,年3月,正式成立西工区。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溥仪)宣告自行“逊位”,清代结束。清代共历10帝、267年。不久,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3月,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其篡权称帝的真正目的,袁世凯选定洛阳作为屯兵之地,在此修建新式兵营,训练新式陆*。他委派官员到洛阳勘察地形,规划选址,决定在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的区域内修建兵营。从1914年开始,建窑烧砖,并招集石家庄等地的建筑商齐集洛阳,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西工兵营初具规模,共耗资170万两。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由于该工程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当地人多来此打工,所以称这里为“西工地”,后简称“西工”,这便是今天“西工”这一地名的由来。

3,老城区是洛阳古都现存风格最老的城区。因以宋河南府城为主体,故称“老城区”。老城自北宋建河南府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连续修筑,城址基本不变。北宋重建河南府城,是为现代老城之前身。西京留守府、河南府、洛阳县衙均建其中。金以洛阳为中京,改河南府为金昌府,京、府、县三级机构也在其内。明朝老城内除府县两级机构外,还有伊王府和福王府,二府遗址在清嘉庆时称迎恩寺,建国后称青年宫。清河南府、洛阳县两级机构沿驻老城东北隅。民国时期,河洛道尹公署、河南省长公署及行都国民*府、第十行*督察区专员公署均驻于此。

4,瀍河回族自治区,年,瀍东回族自治区(乡级)成立,年11月15日,易名为瀍河回族区,升为县级区。瀍河区之名源于穿越该区的瀍河。瀍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名河。《尚书》中的“洛诰”篇云:“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记载周公营建洛邑曾在瀍水两岸考察占卜。《水经.瀍水注》云:“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县北有朁亭,瀍水出其北梓泽中,梓泽,地名也。……《周书》曰:我卜瀍水西。谓斯水也。”

5,吉利区年8月13日洛阳市吉利区成立。吉利区之名来源于“吉利村”。年,于吉利村建孟县吉利人民公社。年1月6日,为建设石化工业基地,将孟县吉利公社、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等7个大队划归吉利石化工程指挥部,隶属洛阳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祈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吉祥”。有时人们为了祝福吉祥降临某地,会把祝福融入地名。吉利村的村名和现在的吉利区的区名都是取吉祥如意之意。

6,洛龙区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现洛河南新城区开元大道中段。洛龙区北界洛河,南括龙门山,故区名取名于洛水、龙门山。洛龙区的前身是洛阳市郊区、洛阳县等。

7,偃师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年,撤销偃师县,建立偃师市。西亳为商汤之都,即今偃师商城。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河下游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商汤攻克夏都斟(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亳。

8,新安。秦国所置的县,因此地原属韩国,秦攻韩,先出函谷攻取关外渑池一带,故秦赵有渑池会盟之事,为秦新的平韩安定之地,故称新安。“新安”之名首见于《史记.项羽本纪》。该书详细记载了项羽在新安坑杀降卒的事情。秦始皇在十年内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主要是由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队,有一批运筹帷幄、勇冠三*的善战之将。

9,伊川,由于伊河贯穿县境而称“伊川”。东周春秋时期,为晋国势力范围;韩国迁都宜阳,于伊川盆地建新城县(县治今伊川县城西南古城村)。西汉惠帝四年(前年),置新成县(新城易名新成),东汉改新成曰“新城”。曹魏、西晋沿袭不变。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年)改新城县为伊阙县,唐代因之。北宋熙宁五年(年)降伊阙县为伊阙镇(此镇比县低半级)。金朝废伊阙镇,地入鸣皋镇,元、明、清三代沿袭不变。民国16年(年),冯玉祥治洛,为治匪患,析洛阳、登封、伊阳(今汝阳)、临汝四县各一部于伊河东建立自由县,县*府驻白沙;又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四县各一部于伊河西建平等县,县*府驻大辛店。民国21年(年)二县合并为伊川县,县*府驻府店。解放后,仍置伊川县。

10,汝阳县在北汝河之北(阳)而得名。汝阳县原名“伊阳县”。唐贞元八年(年)析陆浑县西南部于伊水上游北岸置伊阳县(今嵩县旧县村)。该县因在伊水之阳而得名。五代时,陆浑县省入伊阳县,伊阳县治所沿伊河向下迁到前陆浑县城,开始管辖汝阳县地域西部。元朝至正三年(年),省伊阳县,其地入嵩州。明朝宪宗成化十二年(年),今汝阳地域人口增殖,因无县治管理不便,于是析汝州、嵩县、鲁山县各一部单独置县,在汝阳盆地汝河北岸原故县镇基础上扩建为县城(即今汝阳县城),取名伊阳县。年,因伊阳县之名与其伊水方位不符,且与“宜阳”谐音,易名为“汝阳县”。

11,嵩县来源于嵩州之名。唐武德四年,以阳城(登封)、嵩阳(登封)、阳翟(县治今禹州)、康城(今汝州)设州,因辖嵩山,取名嵩州。北宋废此州。宋朝廌《登嵩顶》一诗云:“朅来古嵩州,携手登太室。”南宋绍兴三年(年),升伊阳为顺州,金天德三年(年),改顺州为嵩州(州治在今嵩县城),嵩州辖区较大,一部分为原嵩州故地,故称嵩州。明洪武二年(年)降嵩州为嵩县。此后因之。

12,栾川县古名鸾川。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元代以后“鸾”演变为栾,鸾川变称为“栾川”。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年),从伊阳县中析出鸾川地,单置栾川镇;徽宗崇宁三年(年),鸾川镇升为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年),降鸾川县为镇。元、明、清三代设镇。年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豫陕鄂*区野战纵队首次解放栾川镇。9月30日,析嵩县的狮子庙、秋扒、潭头,卢氏县的三川、陶湾、栾川、庙子、合峪、刘坪、东沟、砚堂、康庄、庙湾、重度、汤下、平凉河、大清沟与栾川镇合并为栾川县。唐武德元年(年),唐*在李世民率领下在熊耳县(今洛宁)大败王世充的*队,在这里筑城,取名永固城,改熊耳县为永宁县,徙县治于永固城(今县城所在地)。永宁即永远安宁之意。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鞍井里之意。”后世因之。民国3年(4年),永宁县改名洛宁县。改名的原因是,永宁把近洛河,洛河连年泛滥,改名“洛宁”是希望洛河安宁之意。

13,宜阳是因治所与河流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的县。宜阳,因其故城(今宜阳韩城)在宜水之北,故名宜阳。宜阳之名,首见于《战国策》。战国周威烈王二年(前年),韩国国君韩武子营建宜阳城,并从平阳迁都宜阳(县治今宜阳县韩城),宜阳遂为当时一代名都。宜阳归秦,仍置县。西魏时,于今县城置甘棠县(此处有甘棠树,为召公听*处),隋仁寿四年(年),改甘棠为寿安。金大定元年(年),改寿安县为宜阳县,元明清、民国至今因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