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省土肥站制定下发河南省年冬小麦 [复制链接]

1#
儿童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10/5687646.html

河南省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去年麦播期间,我省大部分农田土壤墒情适宜,其中,0cm~20cm、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76.4%、78.2%,利于小麦播种与苗期生长。今年,越冬期小麦苗情不但好于上年,且明显好于常年,是近五年苗情最好的一年。各地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土壤墒情监测,进一步加强春季小麦水分管理,指导农民因墒因苗因水科学灌溉,充分发挥前期生长优势,确保小麦再获丰收。根据《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DB41/T-),结合小麦生产实际,特制定《河南省年冬小麦春季测墒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重点任务,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优先利用天上水、高效利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切实浇好关键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面推动小麦单产、水资源生产力和生产效益三提升。

二、土壤墒情概况

2月18日全省37个县个墒情监测点(人工/自动)监测结果显示: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46%~90%、平均71.9%,其中82%的点大于60%;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50%~92%、平均71.5%,其中87%的点大于60%。另据中国气象局2月19日预报,河南局部地区10cm~5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立春前,全省大部分地区无有效降水,除豫东2月13日降雨外,其他地区降雨量偏少或无,土壤缺墒状况在发展中。

三、分区灌溉建议

(一)灌溉分区

1.豫北区。包括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济源6市32个县(市、区)(详见附表,下同),含豫北平原、豫北山区两个亚区。豫北平原区地处沿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肥力较高;豫北山区为太行山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为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常年冬春旱发生频繁。

2.豫西区。包括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4市23个县(市、区),多为丘陵山地。麦田土壤多褐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高,干旱常年发生。

3.豫中豫东区。包括郑州、平顶山、漯河、许昌、开封、商丘、周口7市37个县(市、区),含豫中平原、豫东平原两个亚区。该区地势平坦,麦田土壤多为潮土,质地沙壤、黏壤交错分布,砂姜黑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低,常年降雨量相对稍高。

4.豫南区。包括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信阳4市32个县(市、区),含南阳盆地、淮北平原、淮南山地3个亚区。南阳盆地、淮北平原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能基本满足生育需要,但分布不均,旱涝时有发生;淮南降水偏多,空气湿度大,常导致渍害。麦田土壤多为*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质地偏黏。全区小麦生长期蒸发量、需水量相对偏低。

(二)灌溉建议

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拔节期至扬花期为小麦需水的高峰期,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结合土壤特性,当0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返青期低于60%、拔节孕穗期低于70%、抽穗扬花期低于65%时应及时适量补灌,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早春灌,一般三类苗麦田于返青至起身期灌溉,一二类苗麦田于拔节期灌溉。

1.豫北区。本区为小麦高产区,地表水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春灌应立足小麦墒情、苗情、水情,以“节”为主,着力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5m3~40m3为宜,三类苗麦田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40m3~50m3为宜。孕穗期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35m3~40m3为宜。

沙质土壤可适当减少灌溉量,增加灌溉次数;渠灌区受灌区通水时间限制,春季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加大每亩次灌水量,依靠土壤积蓄水资源,每亩次灌水控制在40m3~60m3(下同)。

2.豫西区。本区为小麦中低产区、旱作区,春灌应充利用地表水、储藏水,以“节”为主,着力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对无水浇条件的麦田返青期要及时镇压保墒。对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0m3为宜,三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0m3~35m3为宜。孕穗期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30m3~35m3为宜。

3.豫中豫东区。本区为小麦中高产区,部分地区缺少灌溉条件,春灌应广辟水源,以“节、减”为主,因墒因苗节水灌溉。地面灌溉,返青、拔节期一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30m3~35m3为宜,二三类苗麦田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35m3~40m3为宜。孕穗期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用水30m3~35m3为宜。

4.豫南区。本区为小麦中低产区,春灌应充分利用地表水,以“减”为主,因墒因苗可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地面灌溉,一二类苗麦田以每亩次灌水25m3为宜,三类苗麦田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25m3~30m3为宜。孕穗期地面灌溉以每亩次灌水25m3~30m3为宜。

春季气温不稳,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倒春寒时有发生,应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