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帮菜在精细化程度与味型上与上海的人文气息相吻合,后来本帮菜在形成过程对苏帮菜和江苏菜的吸收也是全神贯注的,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方法再到口感呈现,全方位模仿。(在苏帮菜中,一块南乳酱肉体现的是别样的气派与情怀)一,不时不食,寒暑有别,粉蒸走油各不同苏州建城历史悠久,绵绵两千五百年。近三五百年,龙翔凤舞,云蒸霞蔚,枕河人家繁华梦。苏州为商贾集散之地,官僚回归林下的栖息所,富豪金屋藏娇的温柔乡,士绅品茗饮酒的欢乐场,为此配套的苏帮菜就应运而生,足与京、粤、川、扬等酒楼食肆分庭抗礼。苏帮菜还有一大特点:官府菜和私房菜做得相当出色,于是,不少身怀“一招鲜”的名厨就被官员带到外省去做了家厨。顺便说一声,在挖角这档事上,六下江南巡游的乾隆皇帝从来是毫不留情,痛下杀手的。在一个消费型城市,厨师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对物候、风俗、味道、美学的理解,可以通过菜肴影响到千千万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写道:“凡中流社会以上人家,正餐小吃无不力求精美。”陈揖明等人在《苏州烹饪古今谈》一书中也说:“在千百年的苏州烹饪技术长河中,民间家庖的本源,酒楼菜馆是巨流,……使苏州菜系卓然特立,名闻全国。”(苏帮菜素来以精致而闻名全国)一百多年来,在上海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帮菜对上海人的味蕾起到了启蒙作用。苏帮菜与无锡菜相近,时人又常把苏帮馆子与无锡馆子合称为苏锡菜馆,但起主导作用的必定是苏厨。吴承联在《旧上海茶馆酒楼》中写道,同治年间就有三兴园、得和馆等多家,后来又有东南鸿庆楼、大加利、大鸿运等。十多年后又以浦五房的姑苏船菜擅名,尤其是太湖船菜,其格调与口味颇合上海人的胃口。晚清光绪年间,上海著名的苏帮馆子如聚丰园、得和馆、来元馆、鸿运楼、太和园、复兴园等,基本上集中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小花园一带(今浙江中路、九江路)。稍后出现的聚丰园规模最大,装潢十分讲究,也选择在四马路上开门揖客。他家被目为仕商宴会之处,“上下楼室各数十,其中为正厅,两旁为书房、厢房、规模宏敞,装饰精雅,书画联匾,冠冕堂皇,有喜庆事,于此折笺招客,肆筵设席,海错山珍,咄嗟立办……”(池志徵《沪游梦影》)进入民国以后,则有得和馆、鸿云楼、太和园、复兴园、招商饭店、大庆馆、大加利、东南鸿庆楼、东方餐厅、万利酒楼、福兴园、大吉楼、福兴园等苏帮馆子此消彼长,叫化童鸡、清炖着甲、西瓜鸡、菇汁鲃肺汤、煨羊汤、肉饼等苏帮名菜深受食客的好评。(苏州的白什盘,吃过的上海人寥寥无几)著名报人严独鹤在《沪上酒食肆之比较》一文专门讲到苏菜:“苏馆之优点,在筵席之定价较廉,而地位宽敞。故人家有喜庆事,或大举宴客至数十席者,多乐就之。”文章中还特别讲到了一味鱼翅:“顾余虽不甚喜食苏馆中之酒菜,而亦有不能不加以赞美者,则以鱼翅一味,实以苏馆中之烹调最为合法,最入味,决无怒发冲冠之象。”苏帮馆子厨师在魔都训练出了一个庞大的客户群,苏帮菜在精细化程度与味型上与上海的人文气息相吻合,后来本帮菜在形成过程对苏帮菜和江苏菜的吸收也是全神贯注的,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方法再到口感呈现,全方位模仿。比方说本帮菜中的那个甜度,那个烂糯软烫,不是从川沙、高桥而来,就是从苏帮菜那里学来的。八宝鸭、红烧甩水、红烧肚当、青鱼秃肺、松鼠鳜鱼、蜜汁酱方、蟹粉狮子头、走油拆炖、白汁鮰鱼、炒蟹*油、清蒸刀鱼等名肴,如今归在本帮菜谱里,其实所出皆在吴门。(即便是时令瓜蔬,苏州人弄得也十分有腔调。饮食审美方面,苏州人是上海人的榜样)托改革开放之福,上海已然成为中华美食的大观园,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美食都纷纷抢滩魔都,但是苏帮菜馆接二连三地谢幕,南京东路上的人民饭店、荣华楼没有了,淮海中路上的绿野饭店、鸿兴馆、康乐酒家没有了,金陵东路上的大鸿运也没有了,只剩下小打小闹的苏帮面馆和苏式糕团店,或可让口味渐重的食客感受一下丝丝缕缕的姑苏风致,这不能不说是上海吃货的遗憾。不过,在三长角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倒很有必要通过美食的途径再次评估与思考上海与苏州的关系。(荷叶扎肉是一款夏令菜)孔夫子提出“不时不食”,这是在农耕文明语境中对中国饮食规律的高度概括,这一点在苏州体现得尤其完美。近年来,我每年要去苏州品尝时令美食,每次收获的不止在美味,更对苏州人的生活方式与乐观态度由衷感佩,无论是一碗面、一块糕、一条鱼、一块肉,都与时序、年俗对应得严丝合缝。比如鳜鱼的吃法:春天“松鼠”、夏天“瓜姜”,秋天“千层”,冬天“干烧”。吃肉也有许多讲究,春天吃酱汁肉,夏天吃荷叶粉蒸肉,入秋后吃栗子肉,寒冬腊月吃酱方和走油肉,至于白切肉、火夹肉、金银蹄、爊火朣等等,大概只有老苏州才能讲清楚昂然登盘的时间节点吧。至于苏州面馆里的焖肉,更是我逢面必浇的心头好,以前两块一叫,后经医生一再警告才有所收敛,一块为度。(苏州的焖肉,也是上海人的最爱)二,糟香馥郁,内藏乾坤,肥瘦之间最有情上个月,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请我在苏州吴江宾馆品尝新秋佳肴,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