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必异葬送二十万士兵性命,屠杀比 [复制链接]

1#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形容中国古代战争后惨状的诗句。而比战争更血腥的是,战后血淋淋的大屠杀。

早在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率*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队发生的战争。战争中,赵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白起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打败了赵括率领的赵*,逼使40万赵*投降。白起因为怕这些降兵再生事端,便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万人被坑杀时是何等悲惨的场面。视人的生命如草芥,视人如蝼蚁,这对人性本身来说,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而在秦朝时,秦始皇采纳李斯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限期交出烧毁,对敢妄议中央者的处死。随后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对此很生气,迁怒于方士,并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人并全部活埋,这便是震惊历史的“焚书坑儒”。

到了秦末汉初时,西楚霸王项羽也不甘落后,誓将屠杀进行到底,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看这段历史。

话说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开始向秦地进发。公元前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朝的悍将章邯后,章邯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随之而来的还有二十多万秦*士兵。

章邯当年东奔西荡,四处镇压革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率领的是一支铁打的王牌之师。*中的士兵多半是长年在骊山服役的囚人,长期的压迫和超负荷的劳动,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磨炼了他们的坚韧毅力,从而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战斗力。从暗无天日的囚犯生活中获释的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谁给口饭吃,就为谁卖命。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生涯,打仗算是轻松的活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饷拿。如果表现得再好些,还可以升官发财。于是,他们就像一群永远不知疲倦的魔*,每一战都拼尽全力,每一战都奋不顾身,每一战都舍我其谁,也因此每一战都战无不胜。

而他们的顶头上司章邯也没有亏待他们,总是把获胜的战利品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发。人就是这样,你给予了别人很多,也会收到很多回报。所以,章邯在将士们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当章邯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降项羽后,手下众将士都选择了与他不离不弃。

此时项羽自己的*队大约有二十万人,再加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他的*队已有四十来万了。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无敌的数据了。

而以楚怀王的约定,项羽和刘邦的关中之争就像是龟兔赛跑,跑得快的不一定最先到达终点,而跑得慢却一直在跑的,可能才是最终赢家。

巨鹿大胜后,项羽的前面已无大的阻碍了。然而他到了新安后,却突然停下来不跑了。原因很简单,手下人太多了,四十多万人虽然声势浩大,但比起轻装上阵的刘邦来说,他的行*速度简直慢得像蜗牛。

革命*和降*混在一起,鱼龙混杂,各怀心事,就是想跑快点儿也有些力不从心。当初就是怕出事,项羽才把革命*和降*交叉安排在一起。然而,革命*和降*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个像是亲娘养的,一个像是后娘养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不同。

在项羽的*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士兵跷起二郎腿,对一个降兵说,给老子捶捶背、揉揉肩,给老子洗脚。呼来唤去,就像使唤佣人一样使唤降兵。长此以往,降兵们的心中怨气太重,矛盾自此激化升级。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在*中传播:投降的秦*想造反。

“想造反,那还了得?”项羽一听不干了,马上把自己的两个亲信英布和蒲将*找来进行商量。

“秦国的这些降兵人数多,且怀有二心,如果到了关中,突然发难,反戈一击,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吗?”

“非我嫡系,其心必异。既然秦*不厚道,心怀叵测,与其日后受其凌辱,不如先下手为强,把这些降兵统统格杀勿论。”英布和蒲将*纷纷建议道。

一场旷世大坑杀就这样发生了。

是夜,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是杀人放火的绝好机会。楚*在英布和蒲将*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了二十万归降的秦*。没有丝毫悬念,新安(今湖南省义马市)城南,成了他们最后的归宿地。

据说那夜突然下起了大雪。雪花飘飘,白如孝服,直刺人心,仿佛是在为二十万冤*送别。寒风凛凛,悲如妇哭,哀伤如许,仿佛也在为二十万冤*鸣不平。

第二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仅存的将领闻讯而来,捶胸顿足泪如雨下。也许是受这件事的影响,章邯从此不复当年的神勇。司马欣和董翳也再没干出与其能力相称的事情来。也许在二十多万秦*被坑杀的同时,他们三人的心也随之死了。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此言非虚也。这正是:

突施杀着,毫无提防。神将悍兵齐犯傻。枭雄铁卫今安在,昔年无敌再难现。汉中三杰,王师*断。日暮只道英雄远。兴亡弹指间,浊酒一壶复一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