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李海珍,是河南省义马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今年上半年,花10万元买了一台给庄稼打农药的无人机,在当地迅速成为名人,有人甚至专程寻到地头,看她操作无人机给庄稼打药。
三个月来,李海珍给附近多亩玉米地喷洒杀虫药,每亩地收费10元钱,如果再加上烟地,空白地,秋冬小麦除草剂,预计今年能收回一半左右成本。再算上购机补贴和当地农业部门给的奖励,李海珍有信心一年半以内收回全部成本。
李海珍还是河南省第一个拥有无人机培训合格证的大妈级飞手,尽管她只用了3个半天时间学会。
义马市属于三门峡下属县级市,是一个建在煤堆上的小城市,所属地域面积平方公里,比附近任何一个县,都要小上不少。60年代的时候,义马还只是一个镇,年成立矿区,共有20个大队,到了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
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耕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在煤炭业兴旺的年代,义马居民大多都在煤矿工作,歇班时间兼顾种地,随着煤炭业不景气,当地年轻人也纷纷外出,和其他地方一样,种地的,都是中老年人。
李海珍的丈夫王建*年轻时候也在煤矿服务公司工作过。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轧伤了手臂,回家后攒钱购买了一台耕地拖拉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同行朋友们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为周边5个县数万亩耕地提供服务。
年,王建*跟随义马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外出考察学习,发现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前景不错,回家和李海珍商量,打算购买。
这个家里,王健*负责外面的事情,李海珍在家照顾外孙女,做饭、送饭,还要管理承包的亩农田,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王建*说:“你看,咱这儿都是上年纪人去种地,打药时候,背个大水桶,你也干过,要是用无人机,10分钟就能打好几亩地,多省事儿……”
问清楚无人机的价格,李海珍又有点犹豫了,需要10万元一台呢。自从家里搞起了农机,就没有存过钱,只要挣一点就添到设备上,也是这两三年,该买的都有了,暂时没有添置大件设备。王建*张张嘴就要买两台,20万,李海珍说:“没钱!”
王建*是个特别喜欢折腾的主,自从跟了王建*,李海珍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刚结婚的时候,矿上的服务公司拖欠工资,李海珍每天都为做饭发愁,有几个月,家里没有油,也没有盐,还是到婆家、娘家分别借了一些熬过来。
王建*胳膊受伤后,养过一年兔,开过几年磨房,喂过牛,养过猪……有点钱了,王建*承包土地,种烟叶,买了个大型三轮农用车,后来又买拖拉机,收割机……
虽然王建*不管钱,可是家里只要存点钱,他都有地方花出去。
李海珍清楚地记得:开磨坊的第三年,大女儿刚一岁多,来家里磨面的人多,忙的顾不上做饭,村里也没有饭店,都是来磨面的人自己下厨擀面条。种了20亩小麦,每年都吃不到头。等第二个女儿出生后,李海珍关闭了磨坊,养起了猪……
年,王建*购买第一台可以拖挂旋耕犁的拖拉机,第二年嫌马力小,又换了更大的。截止年,王建*家的院子和门口空地已经放不下了,专门建了一个多平方的大仓库,用来存放设备。
更换配件的时候,王建*躺在机器下面,李海珍按照他的要求,开动拖拉机。李海珍自豪的说:“现在家里每一台车,我都摸过,都能开走,就是不熟练,干不了活。”
帮王建*开车的师傅听完,连忙接口说:“嫂子,你给我们留条活路吧,你们两口子要是啥都能干了,我们喝西北风呀!”
有些耕地离家较远,送饭的李海珍就陪着王建*,一直干到深夜。
“当天不干完不行,都是急着种地呢,干不完,第二天再把车开去,干半天,再去别的地方,耽误时间。我现在有5台拖拉机,两台收割机,忙起来还是不够用。”王建*最忙的时候,一天一瓶水没有喝完,早上4点出发,夜里1点到家,仅吃了两顿饭,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腿都是软的。
农村耕、种、收的时间比较集中,忙过去这些时间,李海珍在家里种一些可以岔开种植时间的农作物,早玉米、绿豆、药材等。今年忙不过来了,租赁的多亩地,自己只种了40多亩。
“有些村都没几个人了,好多都荒了,咱有设备,也不用出多大力,就是看见地荒了怪可惜的,种点庄稼,不管收成咋样,总比荒着强!现在农业都提倡保姆式管理,我们也在实验,看有多大可行性,要是真中了,从种到收,他们都不用管,只管腾地方晒粮食就行了,那样种地就省事了……”
王建*和他的同行们推行“保姆式农业服务”,得到了义马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购买植保无人机之前,义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丁翠玲就通过各方了解,为他们做出最佳推荐。
年7月18日,李海珍第一次独立试飞无人机,引来了众多围观。
试飞之前,李海珍心里忐忑不安,尽管经过三个半天的理论学习,厂家技术员也进行了手把手操作教学,李海珍看着这个长相怪异的东西,想的更多的是花出去那一摞钞票。
无人机晃晃悠悠的起飞了,飞到玉米地上空,开始喷洒农药,围观的人纷纷给李海珍鼓掌。
收回无人机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电线杆拉线,无人机一下子栽倒地里面,李海珍吓得赶紧用遥控器挡住眼睛,脸红的发烫。
幸好只是一个风叶坏了,更换了风叶之后,售后人员检查无人机没有损坏。
李海珍胆怯了,王建*鼓励她:“那值得吓成那样?没事,坏了咱再买就是了。电脑你都学会了,别说这,不是跟你玩手机一个样吗?”
李海珍反问王建*:“说恁美,你咋不开呢?”
王建*支支吾吾的说:“我学不会……”
后来的多亩地喷洒农药,基本都是李海珍独立完成的。李海珍说:“自从摔那一下,妈呀,真是心疼。你说,他不管,买回来放家里那会行,我飞慢点嘛,飞得多了,慢慢就学会了。”
8月底,李海珍的无人机培训合格证和植保无人机驾驶证陆续邮到家里,标志着李海珍成为河南第一个拥有合法植保无人机驾驶证的大妈级飞手。
“从买设备到现在,也已经十几年了。有的人说种地不行,赔钱,我们最多也种过多亩地,反正不管种啥,没赔过。一亩地一年,最少也能收入千八百块钱。我没啥文化,不过这些年吧,我觉得,老方法真不行,种地也得改进,不管干啥,该变化还得变化,撵不上变化,肯定会吃亏!”
行者老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