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同步高考辅导寒假作业bull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531.html

寒假作业?古诗文阅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不更其所。”(取材于《礼记》)

注释:齐难(zhāi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和:舒适。沮:恐吓。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埃墨: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

D.穷改节乎节:操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忠信以待举夫夷以近

B.其自立有如此者其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向之所欣

D.吾之信回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虽有暴*,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根据材料(二),完成①②题。(共8分)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释: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②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③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来形容。

④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7分)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

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

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危: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优:优秀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裴回:通“徘徊”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腹:怀揣,抱着

9.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貌寝,(虽)口吃而辩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瑟就毙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12.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5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部分断句。(5分)

安得友赁寓京师,偶通名刺。所求长吏令其制雄赋,为京中纨绔恶少者寿。友固厌其恶少,以此复嫌其长吏,于是弃而去之或问曰盍少贬其身哉友曰瑰然一面未敢厚也彤乎寸心安能玷乎口腹投靠者可脱售心寄生于篱下则斩斩不可也。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炯:光明的样子。青蘋:浅水生植物。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15.“争挽长条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来形容落花的一项是(3分)

A.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

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孟郊《杏殇》)

16.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任选4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

①《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其刻画的烛之武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临危受命,夜说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赋”是一种讲求文采和韵律,主张体物写志的文体。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羡长江之无穷。_____,抱明月而长终”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③诸葛亮是诗人杜甫仰慕的历史人物。《蜀相》中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5大凡游子思乡之作,总会写到明月、登高与饮酒,请写出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中一处具有这些内容的句子:,,。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宽己,而以义设人,逆其理,鲜不乱矣。莫欲乱,而大抵常乱,以暗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为仁。

仁者,爱人也。昔者晋灵公杀庖厨以善饮食,非不厚自爱也,然而不得为淑人者,不爱人也。不爱,奚足谓仁?兵已加焉,乃往救之,则《春秋》弗美。未至,豫备之,则美之,善其救害之先也。夫救早而先之,则害无由起,而天下无害矣。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春秋》之志也。其至明矣。是以知明先,而仁厚远。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独身者,虽立天子诸侯之位,一夫之人耳,无臣民之用矣。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故曰:仁者爱人,不在爱我,此其法也。

义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也。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奚谓义?昔者楚灵王讨陈蔡之贼,非不能正人也,而《春秋》弗与,不得为义者,以其身不正也。潞子之于诸侯,无所能正,《春秋》谓之有义,以其身正也。故曰: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

。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君子求仁义之别,然后辨乎内外之分。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据礼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此之谓也。故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法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法自治,是为礼不敬也。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仁义之处可无论乎?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取材于董仲舒《春秋繁露》)

注释:潞子:小部落的首领。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义设人设:陷害

B.然而不得为淑人者淑:善良

C.则《春秋》弗美美:称赞

D.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萌:萌芽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治人与我者B.乃往救之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乃不知有汉

C.其至明矣D.莫之亡而自亡也

至若春和景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其理,鲜不乱矣

违背了这个道理,少有不混乱的

B.以暗于人我之分

以致于隐藏起别人和自我的分歧

C.绝乱塞害于将然而未形之时

把祸乱消灭在将要发生而没有成形的时候

D.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

所以要求自己就要依据道理来端正自身

11.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曰:以仁安人

B.此则人与我也

C.是义与仁殊

D.故曰:义,我也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

②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

13.下面语段中,孝文皇帝的行为是如何体现仁义的?请结合本文的“仁义观”,简要分析。(6分)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身衣弋绨,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和亲后,匈奴背约入盗,帝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取材于《汉书·文帝纪》)

注释: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

咏梅

高启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注释: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

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

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

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

15.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6.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范仲淹《苏幕遮》“,”,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②古代有许多描写音乐的名句,常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乐曲的高妙,如苏轼《前赤壁赋》中“,。”

③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④成人仪式上,同学们登高明志。部分同学因体力不佳未能登上山顶,颇为沮丧。活动结束后,你作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同学们,今日我们登高望远,挑战自我。尽管有的同学感到遗憾,但我们明白“,”的道理,只要尽力,就能无悔于心!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1)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1],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2]。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3]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4]。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取材于《管子》)

注释:胥:从。结纽:与别国结成同*、缔结联盟。士:事。容:指天子圣德。

(2)随[1]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榖於菟[2]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取材于《左传》)

注释:随:国名。斗榖於菟:人名。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恃与国,幸名利与:结交B.人佚亦佚佚:安逸

C.故先王贵当,贵周周:周密D.以为天下以为:认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边竟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随之见伐哀吾生之须臾

C.宋其亡乎其皆出于此乎

D.会于薄以释之而君幸于赵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12.依据短文(1)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2)“楚人许之”的意图。(5分)

13.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1],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结合短文(1)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6分)

注释:如其仁:就是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6题。

游龙门奉先寺[1]

杜甫

已从招提[2]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3],月林散清影。

天窥象纬[4]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注释:龙门奉先寺:龙门即龙门山;奉先寺,龙门石窟之一。此诗为杜甫25岁时游历之作。

招提:梵语,指僧人。虚籁:风声。象纬:天上星辰错列,如经纬一般。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游寺,二句承上写住寺,中间两联承前详写夜景,七句转到清晨钟声,八句结于心有省悟:起承转结,构思精巧。

B.诗人夜宿奉先寺,山谷里的阵阵风声,月下树林飘动摇曳的清影,夜幕上恰似经纬的星辰,无不渲染出环境的虚静高寒。

C.作为杜集开篇第一首诗,有人评价“不用禅语而得禅理”,这正是诗人佛家精神的反映,也代表了杜诗的基本思想倾向。

D.诗中的青年杜甫虽不是佛教徒,但对佛教思想也有深刻领悟,唐代文化兼容并包,读书人广泛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影响。

15.下列诗句没有表现禅意佛理的一项是(3分)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龙。(王维《过香积寺》)

C.阴阶明片雪,寒竹响空廊。寂灭应为乐,尘心徒自伤。(钱起《哭空寂寺玄上人》)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6.本诗中间四句用词精妙,手法高超,请结合诗境,作简要赏析。(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杜甫晚年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境遇下写出许多内涵丰厚的佳作。比如《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游龙门奉先寺》中“月林散清影”一句写的是月夜之景。《岳阳楼记》中也有关于月的描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③“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相比杜甫诗的现实主义风格,李白的诗则具浪漫主义色彩。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④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还包含着抒情说理的成分。比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孰能讥之乎?”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强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自汉初定以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各为藩臣,贡酎(zhòu)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奉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复,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壹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节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摄然,人安其生安:使……安定

B.攻之,不可暴取也暴:残暴

C.*教有经,而令行为上经:常法

D.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王:称王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

B.而间独数百千里而陛下发兵救之

C.其不用天子之法度壹不奉诏,举兵诛之

D.而不制于礼乐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闽越王的进攻,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准备发兵援救南越。

B.在淮南王看来,夏商周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

C.淮南王从地理环境和国家当前形势等角度规劝武帝不要出兵,否则战争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D.选文二告诉我们,改变古法不对,因循守旧也不值得赞赏,法令制度要适合当时的情况。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②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3.淮南王劝阻武帝发兵的理由印证了选文二的哪一句话?为什么?请结合选文一内容简要分析。(5分)

14.听了淮南王刘安的话后,你认为汉武帝该不该出兵?引用《论语》中的句子阐释你的理由。(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①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②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③,赋以寄之。

故将*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④。汉开边⑤、功名万里,甚⑥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年),作者已48岁,因受陷害而被罢官。②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③李广事:指《史记·李将*列传》中的三事。其一,李广罢官时,“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尉曰:‘今将*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其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其三,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④杜甫诗《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5句化用杜诗。⑤开边: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⑥甚:为什么。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作者与友人在山中闲来无事,借李广之事写词同友人唱和。

B.上阙中,作者用数十字概括了李广的主要事迹,勾勒出其性格特征,写得有声有色。

C.下阙前5句化用杜诗,借杜甫仕途无望而意欲归隐,写作者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D.结尾3句借写窗外雨景,写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小序中作者夜读不能寐相应。

15.下列有关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桃李无言:司马迁曾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弃疾借此表达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B.射虎山横一骑:借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写出李将*骁勇善射,表达了作者对李将*的赞美之情。

C.落魄封侯事:借用李广典故,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然而李广因时运不济,没有能够裂土封侯。

D.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借屡建奇功的李广落职闲居的典故,讽刺南宋朝廷在积极收复失地中的用人不当。

16.纵观这首词,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化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王勃《滕王阁序》中,化用了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句式。元杂剧《西厢记》中“碧云天,*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是对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叶地。,”的化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帝,是古蜀王杜宇,失国后*化为杜鹃鸟,昼夜悲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句中的子规即杜鹃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也。

昔者,李广之为将*,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①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②也。

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虽然,死恩者私也,死令者职也。士未有以致其私,而有以致其职者,可战也。盖私者在士,而职者在将。在士者难恃,在将者可必故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注释: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取材于《李广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缓:延迟

B.然吾必督之使循者循:遵守

C.在士者难恃恃:依靠

D.虽百夫之率率:通“帅”,主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国为法制B.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乐为之死敌可百战而百胜也

C.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D.今广之治*

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私者在士

为私情(作战),(主动权掌握)在士兵手中

B.故以守则整而不犯

所以用(它)防守就能*容严整而不可侵犯

C.以便其私而专为恩

以便他私自对士兵单独施加恩惠

D.然敌卒犯之

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②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对有*功之人厚于封赏,自卫、霍开始,因*功封候的人很多。

B.李广才能出众且性格宽仁,其手下有很多将士均因其让功而受赏封侯。

C.时人多认为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本文作者却并不认同此看法。

D.士兵们爱戴李广,也愿意拼死作战,因李广对他们宽容和缓、不严苛。

13.作者认为为将者爱护士兵固然可贵,但更应该强调*纪。请根据文章最后两段说明作者更强调*纪的理由。(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15分)

落梅

刘克庄(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

陆游(宋)

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

14.下列与本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B.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本诗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

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衰败的落梅图,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

B.刘诗中“堆墙”与后面的“多莫数”相呼应,写出了落梅之多。

C.刘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在景中寓理。尾联展开议论,画龙点睛。

D.陆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在风雪摧残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姿态。

16.“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联运用了典故,使诗句内涵更加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B.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D.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17.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花草树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蜀相》中杜甫借“①,隔叶*鹂空好音”描写武侯祠春意正浓;《琵琶行》开篇,白居易借“②”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声声慢》中李清照借“③”写出了花儿凋零满地的景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通过“此地有崇山峻岭,④,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在欧阳修的笔下,春来“⑤”,入夏“⑥”,秋来“风霜高洁”,季节不同,景致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晏子对日:“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羡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以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者祀可以干福乎干:求取

B.羡饮食羡:羡慕

C.用必赡赡:充足

D.游虞足以发欢欣虞:通“娱”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先君之干福也能移无益之事

B.行必顺乎神意者逆乎

C.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D.斩伐者以时宫室足以避燥湿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4分)

13.《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7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属玉:鸟名。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莫:即“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5.本诗颔联“身闲心苦一舂锄”一句中,作者将内心情感投射于白鹭。下列诗句中的白鹭形象所寄托的情感与此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陆龟蒙《白鹭》)

B.翘足沙头不得时,傍人不知谓闲立。(卢仝《白鹭鸶》)

C.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雍陶《咏双白鹭》)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古代诗文中,“风雨”往往与作者心境或意旨相关。杜甫笔下,雨有温柔之时,“随风潜入夜,①”;风有萧瑟之态,“②,渚清沙白鸟飞回”。逸少觞咏兰亭,“天朗气清,③”;子安游观滕王阁,“④,彩彻区明”;苏子泛舟赤壁,“⑤,水波不兴”;范文正公笔下的洞庭湖上“⑥,连月不开,⑦,浊浪排空”。辛稼轩的“舞榭歌台,⑧”则非据实写景,而意在喟叹历史了。

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