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
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年12月18日,“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始展出。本次展览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作为支持单位。展览时间三个多月。在当天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策展人、著名艺术家韩天衡先生介绍了本次大展的相关情况。中国印章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凭信法物。上至帝王将相,或是**工商,乃至于个人佩用,都体现为权力和信用的凭证。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有着广泛应用。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属性。自甲骨、金文、小篆、缪篆、隶、楷等文字的不断演绎,乃至各个时代、民族、区域的文化、审美因素和制作手段的不同,使印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汉、魏晋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印风鱼龙变化,各臻其妙,形成中国独有的印章(篆刻)艺术。中国印章艺术涉及印章、印谱、印材等多个方面。除了印章之外,古印谱和美印材也成为收藏家珍视的宝物。本次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历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明清以来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来集古印谱和篆刻家印谱,以及以“四大国石”为主的珍稀印材,展品总数件(套),其中70%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展品之多样、品质之高端、学术之丰厚、规模之庞大,可谓空前,是一个具有重要的艺术鉴赏与学术研究双重价值的展览。古印章部分,从先秦的官私玺,到秦汉的官私印与封泥,再到魏晋南北朝、宋元印章,以至明清以来流派篆刻共余方,时间跨度二千余年。其中秦官印“江胡榦官”、三国曹魏金印“关中侯印”,明代文彭“琴罢倚松玩鹤”、何震“听鹂深处”,清代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熙载方竹四面印、吴昌硕9方田*印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孤品。
古印谱部分,从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玺印钤盖的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展出了明代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郭宗昌辑《松谈阁印史》、苏宣刻《苏氏印略》、张灏辑《学山堂印谱》,清代周亮工辑《赖古堂印谱》、*树穀辑《孝慈堂印谱》、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以及篆刻名家印谱共余种。
美印材部分,展示以四大国石(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内蒙巴林)为主的珍贵印石余方,其中名贵的品种有寿山田*、汶洋冻、荔枝冻、三彩芙蓉、善伯冻、鱼脑冻,青田封门青、蓝带、葡萄冻、艾叶绿,昌化藕粉地鸡血石、大红袍,巴林鸡血石,老挝北部*冻等。其中既有清代流传的印石名品,也有近现代雕钮大师的作品。此外尚有犀角、象牙、陶瓷、翡翠、白玉、骨、木、金、银等印材。
本次展览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品为基础,同时向西泠印社、河南印社及海内外藏家广泛借展,是一次精心策划、多方助力而成的篆刻文化综合大展。“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对本次展览鼎力支持,慨然借展古印章、古印谱多达50件(套)。这也是西泠印社珍贵文物名品,第一次大批量来到上海展出。
心心相印
印章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睿智的先民富有创意的发明,用以作为社会交往的凭证和信物。后来扩大为表征权力的法物。在距今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河南渑池郑窑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压模,可以看做印章的滥觞。最早可见的中国印章出自殷商时期,已有多年历史。如上世纪30年代发现于河南安阳的三枚古玺,以及近些年在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出土的数枚古玺,均为方形有框文字印,铜质鼻钮,制作工艺相当成熟。在此之前,应当还有早期印章,只不过尚未发现。
▲上官疾战国带钩玺
▲咸阳丞印秦封泥
▲臣翳汉玉印
与西方印章以玉石材质为主不同,中国玺印(先秦称玺,秦代玺字为帝王专用,遂改称印)从一开始就以青铜为材质,以文字为内容,其功用为征信防伪,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凭信法物。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印章既是王权的象征,又具有身份证一般的重要意义。数千年来,中国人使用印章的传统一直不曾中断,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应用。
▲巴蜀图案印战国
▲比阳左尉秦封泥
▲高章宦者秦官印
▲嘉汉玉印
中国文字是奇妙的,文字的美也赋予了印章的美,古代印章除了实用性之外,其高妙的艺术属性也为后人赞叹不已。伴随着甲骨文、金文、小篆、缪篆、隶、楷等书体字体的渐进演绎,春秋战国古玺、秦印、汉印、魏晋印及唐、宋、元印,印风鱼龙变化,各臻其妙,形成周秦汉魏最为经典的古玺印艺术。
▲司马觭秦翻转杖首印
▲去疾汉玉印
▲关中侯印三国魏金印
韩天衡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