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龚望平杨晨义乌报道组陈华栋
早上8时,“义马”鸣枪开跑。
今天(11月18日)上午,以“新丝路跑起来”为主题的“义乌购”义乌国际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浙江省体育局、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义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义乌市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义乌购”义乌国际半程马拉松是义乌举办的第四届马拉松赛事,延续了去年的项目设置,分设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和亲子马拉松三个项目。因市政建设需要,今年“义马”迷你马拉松项目赛道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赛道长度为8公里(原为6.5公里),终点设在了档案馆东北侧;半程马拉松项目和亲子马拉松项目赛道维持不变。
四年来,“义马”不断成长。继去年荣膺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之后,本届赛事又申报为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A1类赛事,标志着“义马”的各项赛事筹备工作都按照更高的规格执行。据了解,本届赛事共吸引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包含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义新欧”沿线国家的马拉松选手和爱好者参加,1.5万个名额全部报满,其中半马项目还出现了“排队”现象。参赛国家和地区与往年持平,参赛规模已超过去年。
经过激烈争夺,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男选手和女选手,分别用时1小时4分16秒和1小时11分,获得男子和女子半程马拉松冠军。为鼓励更多国内选手在义乌跑出好成绩,本届赛事特别设置了中国籍运动员特别奖,半程马拉松项目的中国籍男女前三名参赛选手均获得相应奖励。
今年,义乌交投集团首次参与本项赛事的运营,将以“义马”项目入手,试水体育赛事的开发运营,从而推进义乌体育产业的经营和发展。新的运营方也带来了新面貌,本届赛事“黑科技”满满。在领取参赛包阶段,首次启用基于二代身份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选手领物管理系统”。在领物现场,由志愿者亲手为每位选手戴上参赛手环,极大程度规避选手间相互转让的风险,防止替跑行为的发生,保证了赛事安全顺利举办。
赛事在各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专业团队运作之下,招募和培训赛事志愿者人,其中服务类志愿者名,安保类志愿者人,卫计委医疗服务人,红十字会人,另有汇跑赛事专员15人。急救志愿者们配备了移动AED急救设备,卫计委提供医护人员、监护急救车,义乌警察跑团作为赛道中的移动安保力量全方位保障了赛事安全。他们为赛事保障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志愿服务,齐心协力为每一位选手的安全顺利完赛保驾护航。
清晨,中外跑友起跑前在雨中合影。
赛事举办期间,义乌市民纷纷争当热情的东道主,体现出这座国际化都市的高素质。领物阶段,本地参赛选手大多在前两天领取了个人的参赛物资,将最后一天留给远道而来的外地选手;比赛吸引了数十万人观看,沿途各板块自发组织了特色团队及拉拉队为选手们加油打气,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感受到义乌人民满满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恰好是“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首发四周年纪念日。同一天,“荣耀杯”义乌—马德里迷你马拉松赛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赛事由义乌市政府和马德里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支持,义乌西班牙交流基金会和马德里华助中心承办。这不仅是义乌首次在境外举办的体育赛事,也是欧洲历史上首次由中方参与主办的马拉松比赛。
“义乌购”义乌国际半程马拉松+“荣耀杯”义乌—马德里迷你马拉松大赛,是全球首次双城同日举行的互动式马拉松赛事。正如“义马”的奖牌设置,一面是“义新欧”班列,一面是赛事LOGO,°转动间,犹如飞驰的列车,串联着横贯大陆义新欧“新丝路”的两端:义乌和马德里首尾连接在一起,恰好组成了“义马”,似乎也预示着义乌这座城市与马拉松之间奇妙的缘分,给四岁的“义马”赋予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