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这不该是“全国文明村”的现场即景图片来源于新闻配图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河内垃圾漂浮,农民自家建了厕所却不敢用……这一切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所属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全国文明村”河口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霍村。连日来,“新华视点”记者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南省采访发现,一些地方乡村污水处理站长期停运,导致农村污水处理受阻于“最后一公里”。(5月6日新华社)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河内垃圾漂浮,农民自家建了厕所却不敢用……这就是记者看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所属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河口村和霍村的“乡村一景”。这样的境况,别说美丽乡村了,就是正常生活的乡村都难以称得上。河口村和霍村,可不是什么乡村里的“后进生”,它们获得了不少金光闪闪的荣誉。河口村获得过诸多荣誉,除了国家级文明村称号外,还是河南省首批“水美乡村”、三门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优秀示范村”;霍村也是三门峡市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然而,这两个示范村双双受阻于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两个村不曾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努力过、拼搏过,这些荣誉的取得也是对其过去成绩的肯定和褒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村似乎在荣誉上“睡大觉”,美丽乡村的景象不再,乃至于出现未经处理的污水溢流入河,河内垃圾漂浮,农民自家建了厕所却不敢用等不堪入目的场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对美丽乡村建设而言,也是这个道理。河口村和霍村没有自始至终地去建设美丽乡村,在取得相应荣誉后,渐渐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导致农村污水处理受阻于“最后一公里”。还有,有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荣誉的退出机制,对那些名不副实的地方考虑“摘牌”,以此去惩戒和触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社区、村镇就要花大气力去做好这件事,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