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乡、焦作、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
鹤壁市,传鹤壁集南山昔有鹤栖息,故名鹤山。后山麓峭壁下建村,故名。
鹤山区,以境内有鹤山,故名。
山城区,地处丘陵,县山城风貌,故名。
淇滨区,因淇河流经该地而得名。
浚县,因浚河流经该县,故名。又称黎阳。
淇县,因临淇水而得名。又称朝歌,沬[mèi]。
——————————————————————————————————
新乡市,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西晋太和五年(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又称牧野。
红旗区,年改名红旗区。
卫滨区,因坐落于卫河之滨而得名。
牧野区,由牧野乡改制而来。
凤泉区,年01月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
卫辉市,据《路史》卷24《国名纪》:汲“太公居今汲郡,治汲县。有古汲城在故新乡东北四十八里。有太公泉及庙”。
辉县市,贞祐三年(年),于县治置州治所,因百泉威惠五祠有清辉殿,取名辉州。据清道光《辉县志》卷2称:“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县因辉州为名。又称共州。
新乡县,隋开皇六年(年)割获嘉、汲县两县邑部分,于新乐城置县,取新中乡首尾二字得名,属河内郡。
获嘉县,元鼎六年(公元前年),武帝东巡。行至汲县新中乡(今新乡市西南的张固城),南越叛乱平息,前线送来了南越叛首吕嘉的首级,武帝大喜,遂以其地置县,取名获嘉。据《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年),武帝将幸缑氏,“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
原阳县,年3月,原武、阳武二县正式合署,取二县名首字定名为原阳县。
延津县,以境内有延津渡。更名为延津县。古延津在今县北,县以延津为名。
封丘县,封丘县古称封父侯国、为姜封父的封地。《左传·定公四年》:“封父之繁弱。”封丘县因古封父国为名。又称封父之国、黄池。
长垣县,秦设郡县,因县有防垣,故名长垣县,“长垣”之名由此始。又称蒲城。
———————————————————————————————————————
焦作市,元至元六年(公元年)称焦家作,后简称焦作,属修武县。“焦”,指姓氏;“作”,即作坊。焦作,原意为焦姓的作坊,后成为地名,进而成为矿区名。焦作市又以焦作矿区为名。又称怀庆府、山阳城。
山阳区,因位于太行山南部而得名。
中站区,因地处王封、李封两大煤矿之间,为原煤集中外运的中转站,故名。
解放区,取纪念焦作解放之意命名。
马村区,年置马村区,因驻于在中马村得名。
沁阳市,地居沁水之南,按一般地名的命名规律,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似不应取名沁阳,但据《水经·沁水注》载:“(怀)县北沁阳城,沁水逕其南而东注也。”沁阳城故址在今武陟县西沁阳村,今沁阳或以故沁阳城为名。又称覃怀,怀州,河内,怀庆府。
孟州市,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秦为河雍,汉置河阳,唐为孟州,明称孟县,年撤县设立孟州市。又称孟县、河阳。
修武县,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水经·清水注》:“《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又称宁邑。
博爱县,年析置博爱县,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口号为县名。
武陟[zhì]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始置武陟县,“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崛兴兹土,故名”。
温县,相传,古时因境内有两个温泉而得名,夏朝称温国,商为畿内地,周初设邑,秦始设温县。
———————————————————————————————————————
漯河市,北临沙河,附近一段河流称为漯河湾,漯河即因此而得名。又称河上街,隐阳城。
郾城区,年改郾城县为郾城区。
源汇区,清咸丰二年(年)取诸水汇流之义名源汇寨。
召陵区,取“号召天下之高地”之意,最早追溯到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在此境内建立的召(zhào)陵邑。
舞阳县,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舞阳本汉旧县,属颍川郡,在潕水之阳,故名”,(舞与潕通),舞阳旧县城,世传楚平王建。又称舞水。
临颍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于城颍邑置县,因滨临颍水,故名临颍,隶豫州部。又称颍川、颍。
———————————————————————————————————————
三门峡市,年析陕县会兴区7乡置三门峡市,以北临黄河三门峡而命名,由省直辖。赵一清《水经注释》:“都穆云,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循河至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百五十步即砥柱。”又称陕州、上阳城。
湖滨区,东、西、北三面临黄河三门峡水库,状若半岛,为一湖滨城市。故名。
陕州区,秦惠公十年(公元前年),秦置陕县,陕县因“陕”而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卷48河南府陕州:陕原“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括地志》:周、召分陕,不因城名,从原为界也”。6年1月撤县设区。
灵宝市,唐开元十九年(年)玄宗李隆基因在函谷关得到“灵符”,而将年号改为天宝,天宝元年(年)改桃林为灵宝。《元和郡县志》卷6陕州灵宝县:“天宝元年,于县南古函谷关尹真人宅掘得天宝灵符,遂改县为灵宝。”又称桃林,弘农。
义马市,义马矿区、义马矿务局在义马村,故市取名义马市。年改设义马市,以义马矿区为名。
渑池县,渑池本是古水池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县名由此而来。又称黾[miǎn]池。
卢氏县,《读史方舆纪要》载:“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可知县名系由秦博士卢敖避秦乱于此,扑灭瘟疫,死后人们以为他得道成仙。建县时以其姓氏为县名以资纪念。另有因山而名一说。《元和郡县志》卷6虢州卢氏县:“有卢氏山。或言(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
———————————————————————————————————————
商丘市,帝喾的儿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一说契即阏伯,尧封阏伯于商丘,主辰星之祀)。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又称商、宋。
睢阳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地处古睢水之北,而得名。
梁园区,因西汉最强大的诸侯国梁国建都睢阳,梁孝王刘武在睢阳城内筑梁园始而得名。
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年改市。
民权县,年由睢县、杞县析置,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置民权置。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权”的口号而命名。
宁陵县,春秋晚期改称宁,属宋。当时更置无定,民不宁居,故以“宁”为名。战国时期,又称信陵,是因信陵君封地而得名,属魏。秦统一六国后,称宁陵城,属砀郡,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年),始署宁陵县,属陈留郡,至今多年。
柘城县,秦置柘县,属陈郡。《太平寰宇记》卷12宋州柘城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又称株野、秋地、株林。
虞城县,《左传·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杜注:“虞,舜后诸侯也。”虞城以虞舜之后的封地而得名。又称木兰、商虞、虞国。
夏邑县,《郡县释名》河南卷上:夏邑,又作下邑,“因地窊[wā]下”,故名。又称栗城。
睢县,宋徽宗崇宁四年(年)建襄邑为拱州。宋室南迁,金改拱州为睢州,以境内有睢水,故名。清光绪《续修睢州志》卷2:“以城北六里许有睢水,故名。”又称襄邑、睢州。
———————————————————————————————————————
周口市,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有余年的历史,因明永乐年间(年—年),一周姓船户在沙河往返摆渡而得名。
川汇区,市区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川汇区。
项城市,因袭古国名。西周时期朝廷在该地分封了一个项子国。又称水寨集。
扶沟县,公元前年,即西汉高帝十一年置县,因桐丘古城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故此得名。又称桐丘。
西华县,据《水经注》:“有东,故言西矣。”东即东华城。东华、西华得名,起于华氏。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华,为华氏。因地域很广,有东华、西华之称。汉置西华县。又称西华、长平、箕城、鸿沟、娲城等。
商水县,汉代称汝阳,以汝水为名。隋代改为溵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讳“殷”、“溵”等字,“殷”、“商”为同一王朝名,改“溵水”为“商水”。又称阳城。
沈丘县,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又称秣陵。
淮阳县,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因位于淮河之北而得名。又称宛丘、陈州、陈。
郸[dān]城县,传说中,郸城是老子炼丹成功的地方,取谐音郸城。
太康县,史料记载,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筑城定居,死后葬于城东南2里处,太康陵墓今犹存。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始置阳夏县。隋开皇七年改设太康县,沿袭至今。又称阳夏(jia)、银城。
鹿邑县,隋代因境内有春秋陈之鸣鹿邑,更武平县名为鹿邑县。又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