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7月19日下午5时45分,河南义马气化厂发生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5人遇难15人重伤。这些伤者正在义马、医院接受治疗,部分轻伤员开始陆续出院。在今年7月9日发布的豫安委7号文件中显示,义马气化厂名列河南省“年首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级标杆企业”之列。(据7月21日央视网)
除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有化工厂附近多家民房玻璃被冲击波震碎,大门破裂,惨痛后果让人不忍直视。人们很难压抑住内心的愤懑和疑问:为什么又是化工厂?为什么又会爆炸?这样的惨剧还要重演多少次?
每次事故之后,我们都会看到“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严厉追责、排查隐患、防范风险”云云,但是这些保证和措施,为何没能有效防止一次次事故的发生?值得警醒的是,发生事故的企业中,有的多次被勒令停产整改,却我行我素;有的看似固若金汤,却不堪一击。这到底是执法力量太绵软,还是安全检查太敷衍?亦或,兼而有之?
此次发生爆炸的气化厂,十多天前刚刚获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省级标杆企业”。如果这个评选是科学公正的,那至少证明,该企业保障安全和防控风险的能力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那么,该企业就应该有标杆的作为、标杆的实力、标杆的担当。但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爆炸事故,实在有负于“标杆”称号。更让人感到后怕的是,“标杆”尚且如此,那其他企业呢?安全生产的模范企业发生重大事故,不仅是对企业本身安全管理的拷问,更是对*府公信力的践踏和伤害。
这同时也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化工企业情况复杂危险,安全管理不可有半点懈怠和轻慢,每分每秒都可能面临新的问题,不能躺在荣誉簿上睡大觉,更不可能用虚名博侥幸。对有关部门而言,与其忙着评选“标杆”,不如切实加强监督。比起事故后再痛定思痛、排查整顿,我们更需要事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无论是对工人而言,还是对管理者而言,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希望每家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守土有责,都能做安全生产的标杆。这就需要企业坚守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责任管控,让悲剧不再发生。